这半年重庆被立案查处的违纪官员 他们最常犯哪些错误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清正廉洁应是为官者的底线,在中央反腐利剑高悬的当下,身处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更应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时刻警钟长鸣。要做到清正廉洁,工作生活中就有许多“红线”不能踩,一旦越过这些“红线”,就会身败名裂。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纪委雷霆出击,对腐败“零容忍”,对苍蝇、老虎毫不手软一并严查,立案查处多名违纪官员。小编分析了这些官员落马的原因,梳理出了党员干部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在此小编也提醒各位领导干部,应认真吸取教训,惩前毖后、防微杜渐,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
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滑向“无底的深渊”……
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
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他人财物
统计发现,上半年重庆市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中,“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出现频率最高,是落马官员犯得最多的错误。比如被立案审查的以下几位:
重庆市外经贸委原副主任何为
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董景明
南岸区民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胡仲煊
璧山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原副主任张青令
彭水县教育党工委原书记、教委原主任蒋勇
……
点评:
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拿了人家的好处,就得替人办事,免不了就要干违反党纪国法的事儿,正如电影台词所言: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须知“不义之财焉能长久”,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友情提醒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洁身自好、心存敬畏,切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