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矿山建设为起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10.07.2018  11:30
图为鲜花路灯相伴的村公路。 摄/赵武强

  七月,铜梁区华兴镇的毓青山一片葱茏。沿着一条鲜花大道蜿蜒而上,路旁溪流清澈见底,两侧花木扶疏掩映着特色农家院,更远处山坡上,是一片片桂花、紫薇、白茶树……

  这里是华兴镇团林村,过去曾是尘土飞扬、草木凋零的废弃矿山。从2014年起,矿区业主铜梁区林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区国土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色矿山治理,不但让矿区恢复了生态,更以此为起点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生态整治让矿山复绿

  团林村位于铜梁南部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麓,这里石灰岩、页岩等资源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村里陆续建起大小采石场108家,高峰时全村有1000多名村民投身采石。

  然而,随着采石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日益恶化:山坡“遍体鳞伤”,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村里村外尘土飞扬,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水浆。越挖越多的矿坑终于连成一片,致使大片山体裸露、寸草不生,不时还发生塌方,水资源也日渐枯竭。几年间,村里损失了数百亩田土。

  2006年,为避免无序采挖和降低安全风险,村里牵头将上百家采石场整合为私营合伙的团林建材厂,保留7个采石场。2012年,建材厂通过股权重组成立为铜梁林水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保留了4个采石场。

  矿山整合后,上千名村民仅有几百人可以留在企业,其他人或外出务工,或留守务农。村里宜耕土地本来就少,挖山采石又严重破坏了水土,团林村民的收入锐减。雪上加霜的是,长期采石留下的众多废弃矿坑成为大山难以愈合的一道道伤疤,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以前欠下的债,我们必须要偿还!”林水建材公司负责人彭品全说,公司成立后当即上马了自动化生产线,并进行了降噪除尘等技改。2014年起,他们在国土林业部门支持下,累计投入3800多万元对废弃采石场、采坑等全面实施复绿。在整个矿区,林水建材公司以园林化思路统筹复绿,目前已建成500亩白茶基地、4个社区公园和1个水质清澈的人工湖。

  夯实基础建设美丽乡村

  除了矿山整治,近年来,林水建材出资3000多万元,在华兴镇场镇通过房屋置换的方式,为村民建成集中安置房200多套;对于不愿搬迁下山的村民,企业还拿出资金进行房屋改造。

  为方便群众出行和运输需要,林水建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筹集资金近4000万元硬化水泥路8公里,包括宽达6.5米、长约3公里的鲜花大道。去年开始,林水建材公司拿出100多万元开始为村里安装路灯,在鲜花大道上,每隔20米就有一盏太阳能路灯。

  今年初,林水建材投入300万元,按每户6000元为村民免费安装天然气和改厕。“我们计划投入1亿多元,建设美丽乡村。”彭品全说,3年内,他们将在村里重点改造水沟渠8000多米,安装路灯1200盏以上,完成全村400余户村民的改厕,实施房屋风貌改造400多座,还要在全村房前屋后种植花草灌木等。

  作为土生土长的团林人,彭品全对家乡父老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当初林水建材整合时,不少村民被分流了出去,为改善这部分村民的生活条件,彭品全大力鼓励群众购置车辆80多台跑运输,为上百位村民增加了收入,不少村民因此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作为本乡本土的企业,林水建材还通过细微的方式“补贴”村民。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不久,林水建材就承担起全体村民的自缴费用。此外,林水建材每年还拿出100万元,在端午、中秋等节日为村民发放福利,对老人进行慰问。去年,团林村年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以前外地媳妇不愿嫁进来的团林村,近3年来,有30多名大龄男青年先后成了家。

燃灯寺云海 摄/唐彬 白茶成了山区群众致富茶 摄/赵武强

  依托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造血系统’和持久动力。”在彭品全看来,团林村的生态整治是对过去生态欠账的偿还,基础设施建设则为长远发展打基础,未来产业发展才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因此团林村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导产业。

  “村里的矿山最多还能开采10多年。”林水建材公司矿场负责人介绍,矿山最终有采完的时候,以后又该怎样支撑起团林的发展呢?

  对此,彭品全的思路就是:依托现有产业,持续开展矿山生态治理,不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投入,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团林村位于毓青山上,拥有桫椤、楠木等珍贵资源,铜梁海拔最高峰的燃灯寺冬天可赏雪、夏季观云海,是观景登高的好地方。

  目前,团林村已完成500多亩白茶种植,不久后将扩大到3000亩。下一步,该村将大力发展小水果、生态海椒等特色蔬果产业。同时,该村正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道路沟渠规划和建设,初步规划了燃灯寺、竹海与楠木、悬崖步道、矿山公园及田园风光等不同的功能区,力争早日将发展重心转入全域旅游,结合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将当地打造成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美丽乡村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