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高坑岩水电站 与大磨滩瀑布相伴70年

25.10.2015  09:47
【摘要】 大山大水的重庆,瀑布数以千计:有“亚洲第一瀑”美誉的青龙瀑布;名列“中国最高瀑布”的四面山望乡台瀑布;巫溪白龙过江,涪陵青烟洞的梯级瀑布群,都是重庆名瀑……然而,这些有名的瀑布景观,大多藏之深山。而今天要介绍的瀑布景观,不但近在主城,交通便利,还是重庆早期水力发电的滥觞之地。

  小坑岩发电厂。

  高坑岩(大磨滩)瀑布。

  上世纪40年代,一群年轻人在磨滩瀑布上留影。

  大山大水的重庆,瀑布数以千计:有“亚洲第一瀑”美誉的青龙瀑布;名列“中国最高瀑布”的四面山望乡台瀑布;巫溪白龙过江,涪陵青烟洞的梯级瀑布群,都是重庆名瀑……然而,这些有名的瀑布景观,大多藏之深山。而今天要介绍的瀑布景观,不但近在主城,交通便利,还是重庆早期水力发电的滥觞之地。

   瀑布

  穿过北碚歇马镇原中科院柑橘研究所(现属西南大学)的大片果园,在一条名叫大磨滩的小街过桥后左转前行约300米,便可以到达磨滩瀑布的上方。

  据资料记载,磨滩瀑布高38米,宽62米。虽然仅万州青龙瀑布的一半多一点,但身临其境仍令人震撼。磨滩瀑布因其地处磨滩河而得名。磨滩河的上游由梁滩河与虎溪河两大干流组成,经过磨滩瀑布之后的河段名为龙凤溪,在北碚汇入嘉陵江。磨滩的得名有多种版本,传播度最广的是两个:一说是因河中石滩上有一坨状如石磨的圆形石头而得名;一说是河岸边有大水磨而得名。因河流的上游还有一处地名叫小磨滩,所以此地也叫大磨滩,也有把瀑布叫做大磨滩瀑布的。家住大磨滩小学旁年近八旬的徐大爷告诉记者:原来河滩里确实有一块圆形的石头,河边也有很大一个水磨碾坊,“河上还有一座石桥,全部是用很大的亘石头砌的。现在石桥变成了水泥桥,石滩被清理了,碾坊也拆了好多年。

  磨滩河水在离桥不远处的悬崖边飞流直下,瀑下深潭名曰高坑,故也有将磨滩瀑布叫做高坑岩瀑布的。

   电厂

  成书于1937年的《巴县志》,对高坑岩瀑布有这样的记载:“河水由数十丈之悬崖陡下,雷奔涛怒,危崖斗出,瀑布若飞,其下石坑幽深,水势壮激,测水力者谓可发电。”其实,早在1933年,卢作孚已经在邀请留学法国的工程师张华到北碚对梁滩河进行踏勘,开始了包括兴建水力发电在内的梁滩河规划设计。但由于当时民生公司忙于扩大运输业务,难以抽出资金办电厂,加之后来抗战打响,直到1943年6月才成立了名为富源水力发电公司的董事会,开始建设高坑岩电站。尽管如此,高坑岩电站还是被水电专家朱文杰教授列为中国早期水力发电的案例之一。

  据原北碚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裘啸明先生介绍,高坑岩电站1944年底建成,同年12月正式发电,两台共32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使用,总发电量为400千瓦。从此,北碚城区进入了“电灯时代”。1948年,富源水力发电公司又在下游约500米处建成发电量为125千瓦的小坑岩电站,1949年与高坑岩并网发电。如今,经过多次改造扩容,发电量已是当初的数倍。

  高坑岩电站主要由蓄水坝、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三部分组成。如今,汽车也只能开到瀑布上方的岩边,要从引水堰到达下方的发电厂房必须步行经过长长的一坡200步梯坎。进入厂房,响彻了70年的隆隆机声与不远处瀑布的轰鸣声交相辉映,与人交谈都必须提高分贝。

  记者现场看到,小坑岩电厂厂房全部用石头砌成,主体由圆形和六角型的各一栋高高的建筑体构成,看上去像一个古老的欧洲城堡,朱文杰教授认为其“建筑别具特色”。

   风景

  在一本反映北碚近现代历史的画册中,记者见到了一幅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磨滩瀑布上方的一块巨石上留下了自己青春的身姿与容颜。

  其实,磨滩瀑布历来就以风景优美而著称,在瀑布上方的石壁上,至今还保存了古代文人雅士用以近距离观赏瀑布的石室(近年来为了保证游客安全,已用铁栅栏将其隔离)。抗战期间,此地更是吸引了郭沫若、翦伯赞、于右任等知名人士到此一游,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在不远处建有别墅,中苏文化协会也设在附近的白鹤林刘家大院内。在众多文化名人留下的诗文中,尤以赵筱麟的《高滩喷雪》一诗最有代表性:“悬岩镇日雪花弹,十里清溪大磨滩。万古晴空霏玉屑,我来六月亦知寒。

  如今,不论是高坑岩的大瀑布,还是小坑岩的小瀑布,都成了都市人喜爱的风景。一个在河边开烧烤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春天,河边的山上开满了桃花,“那是我们生意最忙的时候。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