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教你用家里的消毒液“打假”学起!
家里囤的消毒液、医用酒精等防疫用品,除了能用于防疫,还可以用来“打假”。
7月17日-19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举行“凝聚你我力量 让消费更温暖”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活动邀请了多年从事打假工作的“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吕长富拍摄公益宣传片,教消费者如何用好双氧水、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巧辨商品真假。
双氧水消毒液
看气泡 巧辩白铜假冒的银制品
双氧水消毒液,含过氧化氢3%,主要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皮肤伤口冲洗消毒、食品用工具和设备消毒和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同时也能杀灭新冠病毒。
吕长富说,过氧化氢具有过氧键(-O-O-),其中O不是最低氧化态,故不稳定,容易断开。因此,双氧水在一般情况下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但分解速度极慢。
“加快双氧水反应速度的办法,是加入催化剂。”吕长富说,常见的催化剂有铂、银、铬、二氧化锰、三氯化铁、氧化铜、过氧化氢酶等,加热和短波射线照射等也能加速双氧水分解。另外,土豆条和活性炭业是其迅速分解,又简单易得的催化剂。
利用上述特性,吕长富科技打假团队研究出了一个利用双氧水消毒液“打假”的方法,可以快速分辨出用白铜假冒的银制品。
首先,将银制品样品用擦银布或牙膏与牙刷打磨,清除样品被试部分表面氧化层。然后,将样品光亮处插入过氧化氢含量3%的市售双氧水消毒液中。
△ 银制品在双氧水里会有气泡。
2分钟左右后进行观察,如果样品擦拭部分表面在双氧水中布满气泡,则为银制品,白铜等假银饰品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84消毒液
看溶解 快速识别真假蚕丝被
△吕长富(左一)演示用84消毒液分辨蚕丝被。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含氯的高效消毒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效氯含量因不同厂家产品略有差异,通常为5.5%~6.5%。
吕长富说,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微生物最终丧失机能,无法繁殖或感染。因此,84消毒液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
吕长富科技打假团队利用84消毒液的这一特性,研究出了一个快速识别真假蚕丝被的方法。
△在84消毒液中,桑蚕丝(左一)不到5分钟就溶解,而木棉、聚酯纤维、粘胶纤维不溶解。
“蚕丝是天然的动物蛋白,遇到碱性的次氯酸钠会变性溶解。”吕长富说,将蚕丝放到84消毒液中,在室温25℃左右的条件下,充分搅拌2-5分钟,蚕丝就会全部溶化。而天然纤维木棉、棉花、以及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等化学纤维,则无法溶化。
另外,利用84消毒液还进一步分辨出桑蚕丝与柞蚕丝。
吕长富介绍,桑蚕与柞蚕原本就不属于同科同种的生物,加之生长的环境截然不同,因此它们的蚕茧和蚕丝的颜色、性能迥然不同。柞蚕丝的耐酸、耐碱,以及含丝胶等一些指标,都胜过桑蚕丝。
正因如此,桑蚕丝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溶解速度要比柞蚕丝快。“我们可以用已知的纯桑蚕丝与标示为纯蚕丝的样品,在次氯酸钠溶液中等量溶解。”吕长富说,凡是蚕丝样品比已知的等量纯桑蚕丝溶解速度明显偏慢的,提示可能是柞蚕丝、或不纯的蚕丝。
通常情况下,在室温20℃左右,纯桑蚕丝在0.5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2分钟左右溶解,而纯柞蚕丝要10分钟以上才能溶解,并且柞蚕丝溶解后的颜色比桑蚕丝要黄。
医用酒精
看沉淀 辨别真假酿造酱油
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学名乙醇。按其用途可分为: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医用酒精、无水乙醇和白酒。
吕长富说,医用酒精是以乙醇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因其含醚、醛成分比酒多,因此不能饮用。医用酒精的纯度有多种,常见的为95%和75%。由于75%的酒精浓度相对低,可以用于人体消毒。
“利用医用酒精,我们可以快速识别真假酿造酱油。”吕长富解释说,因为蛋白质遇到高浓度的酒精要产生变性沉淀。而用粮食酿造的酱油是把蛋白质转换成氨基酸,其中必然含有没有完全转换的蛋白质。因此,当酱油遇酒精会产生沉淀。假冒酿造酱油不是用粮食做的,因为没有蛋白质,遇到酒精则不会产生沉淀。
具体的鉴别方法是在高脚酒杯中加入1:4的酱油和医用酒精,用筷子搅拌一分钟,静置观察。“凡是高脚杯底部明显出现沉淀的,就是粮食酿造的好酱油,没有沉淀的则提示是非酿造酱油。”
吕长富提醒说,部分假冒酿造酱油中的增稠剂黄原胶遇到高浓度酒精也会产生沉淀,但其表面形态规则,与酿造酱油产生的不规则形态的沉淀差异明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