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转移成趋势 重庆扮演“承接者”角色

07.10.2015  10:55

前不久,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产业链大逆转,中国纱厂登陆美国》。文中称,由于国内外棉价长期倒挂、人力成本上涨等原因,中国沿海部分纺织企业将生产线搬到了美国。

有人认为,纺织业是大规模、低劳动力成本制造的缩影,国内纺织企业将生产线逐渐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乃至在发达的美国设厂,这表明中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加速消失。

事实是不是这样?重庆纺织产业有无这样的转移势头?如果有,重庆纺织企业又该怎么办?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东南亚成纺织企业海外转移主战场

“国内纺织业向美国迁移仅仅是个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认为,在纽约时报那则新闻中,将生产线搬到美国的,是杭州的一家民营纺织企业。不过这家企业在美国设厂只生产气流纺纱,而该产品是所有纺织品中用工最少、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产品。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国内纺织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确已成为趋势,且转移企业正由服装制造向产业链上游纱线、印染等领域扩展,其转移目的地更多集中在东南亚地区而不是美国。”王天凯说。

来自该联合会的消息称,与前些年对东南亚投资还处在观望阶段不同,现在国内更多纺织企业开始了实际行动。

一个显著的标志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衣服标签上,我们所熟悉的“MADE IN CHINA”,逐渐被“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MADE IN THAILAND”(泰国制造)等取代。

今年初,广东一家纺织企业赴孟加拉国参加服装纺织面料展览会后,对该国纺织产业用工市场、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度考察。考察期间,这家企业发现,有不少来自国内的同行都带着同样的目的在进行着类似的“踩点”。

“目前位于东部纺织产业基地的企业,抱团到东南亚考察投资机会已经成为趋势。”王天凯分析,由于每吨棉花国内外差价最高达5000元左右;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以15%的幅度逐年递增,且时常遭遇“用工荒”,这些因素都成为国内纺织业向东南亚进行转移的诱因。

另外,部分先期“走出去”的纺织企业的成功效应,让更多纺织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冲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表示,先期到东南亚投资的国内企业主要是纺织服装企业,它们通过在泰国、越南等用工和原料成本较低的工业园区设厂,并在成本更低的柬埔寨、缅甸等建有较大规模的加工基地,以此减小生产成本压力。

“成本倒逼”带来产业转移是自然经济现象

对于纺织产业海外转移这一趋势,有人惊呼: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

不过,在王天凯看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我国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及东南亚转移,其实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现。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成本倒逼所带来的产业转移是自然发生的经济现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表示,通过产业转移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性地迁移到成本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任何产业发展必然过程。

他认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重心已经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当前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从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机械等高科技产业转化,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必加快其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步伐。

也就是说,纺织产业转移的发生除了受市场环境所逼,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也加速了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

“如果只是市场环境不好,也许企业还会希望通过贷款等方式挺过去,但政府的态度让我们明白,我们在这里已经‘不受欢迎’了。”广东东莞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行业早已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般重要。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动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已是定局。

重庆需要做好承接创新

虽然沿海地区纺织产业海外转移成为潮流,不过我市纺织产业并未受到波及。

市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人称,由于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总量较小、集聚度不高,在这股纺织产业转移浪潮中,我市主要扮演的还是“承接者”角色。

市经信委统计,全市现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3800余户,实现年销售收入约460亿元。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我市出台了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多项规划,包括以万州为中心建设中国西部纺织城,以长寿、涪陵为中心建设中高档化纤面料生产基地,以石柱、酉阳、秀山、黔江为中心建设渝东南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生产基地,以渝北、巴南为中心建设服装产业基地,以合川、江津为中心建设渝西纺织服装创意基地等。

“目前重庆已具备发展纺织产业的多项条件。”市经信委副主任艾万忠表示,纺织产业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原料供应、产业配套、市场需求、物流通道等。作为国家级承接东部纺织业转移基地之一,我市纺织产业依托现有基础、比较优势和特色资源,正在培育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时做好创新最为关键。

他认为,当前,从中央鼓励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到企业自发向国内外转移,这是我国纺织产业由出口拉动型变成内需推动型所决定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分为三种类型:梯度转移,包括受劳动力等成本因素影响而进行的转移;技术转移,即转移落户过程中带来生产技术;聚变式转移,即向产业集群搭建完善、有购买力的市场进行转移。当前东部纺织企业向国内外转移,对上述三种转移方式都有所涉及,那么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就不能只简单地“拿来主义”,需要一边承接一边创新。

市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建明建议,当前我市纺织企业需要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把生产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自身集中精力投入研发和销售。同时还需要政府层面给予资金扶持,比如引导社会资金向纺织产业倾斜,成立产业扶持基金、搭建要素市场等。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