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保险有风险 这些陷阱需识破

22.10.2016  15:35

  近年来,随着网购日趋火爆,网购保险产品也逐渐流行起来。目前,消费者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在网上购买到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常规产品,这比通过传统渠道投保更为简单方便。

  由于是在虚拟的网络营销平台上进行交易,网购保险需要避免一些隐患问题。尤其值得市民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上了网络理财,一些金融理财公司、商贸公司利用保险公司或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为自身增信,从事披着互联网保险外衣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少人因此上当受骗。

  日前,国务院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治序幕。其中,互联网保险是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领域之一。

  10月21日,重庆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了当前常见的几种网络投保陷阱,提醒广大市民注意网络投保风险,千万别掉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中。

  陷阱一

  商贸公司网站虚假宣传,谎称与保险公司合作卖保险

  表现形式:某商贸公司在其网站上宣传,该公司与保险公司在合作销售车险。经相关部门排查,所谓“合作销售车险”,实际上是该商贸公司网站管理员私自行为。该商贸公司并不具备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其员工也未持有保险执业证。

  消费提示: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或有关公司网站购买保险,需关注网络平台的经营资质。为此,消费者可登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www.iachina.cn)信息披露板块或拨打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查询该网络平台是否已报备互联网保险销售资格。此外,还应关注网站是否在醒目位置,披露合作保险机构信息及平台备案信息,是否提示保险业务由保险机构提供。

  陷阱二

  互联网金融平台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为理财产品增信

  表现形式:某金融网络科技公司打造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专门在网上卖理财产品。其产品宣传折页上印有“某保险公司承保”的字样,封底的合作银行里印有“某某银行”,内页载明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6%。经排查,真实情况是,该金融保险集团旗下各家专业公司,均未承保该公司理财产品,也未与该公司签署过任何合作协议。

  消费提示:看到这样的宣传内容后,消费者很容易认为该公司所卖理财产品由保险公司承保,从而忽略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因此,消费者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不要轻信“销售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由保险公司承保”等宣传内容,更不要轻信“低风险高收益”宣传内容,以确保理性消费、风险可控。如有疑问,可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或向监管部门咨询确认。

  陷阱三

  保险公司未入职人员或离职业务员在网站注册,冒充保险销售人员

  表现形式:一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在某网站注册为保险销售人员。某业务员离职后,由于该网站相关信息未及时更新,致使消费者误认为其仍在职,可能引发骗保等影响客户资金安全问题。二是网站未经保险公司授权发布产品信息,容易引发不实宣传风险。三是网站允许未经保险公司入职授权的人员注册并宣传保险公司产品,存在诈骗或其他犯罪风险。

  消费提示:消费者不要通过不具备保险销售资质的中间服务网站,购买保险。不要轻信网站宣传。为弄清楚有关人员是否具备保险销售资质,应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查询其是否在职,以防范诈骗或其他犯罪风险。

  陷阱四

  保险公司业务员或离职业务员推销第三方理财产品

  表现形式:一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向客户销售某投资集团的基金产品及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债券产品。客户购买后,投资公司却无法支付本息。二是保险公司离职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员工,带领客户到公司办理保单质押贷款后,转购某基金公司的网售产品,使客户误认为该基金公司与保险公司存在合作关系。

  消费提示:消费者向保险销售人员(包括曾向其购买过保险的业务员)咨询、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应当审验其保险销售执业证的真实性,并通过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官方网站或拨打有关服务电话进行查询。以避免被不法分子引诱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或者落入非法集资圈套,导致资金损失。

  另一方面,网购保险产品,还应认真阅读意向购买产品的合同条款,了解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收益等具体内容,弄清楚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其他理财产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