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 | 让老旧小区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

09.05.2021  17:35

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以“微改造”带动“大提升”,既改善居住环境,又传承城市历史。

5月8日,重庆召开城市更新和城镇老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强调,城市更新首先是城市发展理念、开发方式、治理模式的更新。要深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城市发展从单一外延式扩张向规模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并重转变。

两江君注意到,通过这种转变, 打造一道更有温度的城市风景线,成为重庆老旧小区改造追求的目标。

▲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在修缮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建筑的本貌。秦廷富 摄/视觉重庆

成效显著

自2018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43个,惠及居民41万户。

从这个时间轴可以发现, 老旧小区改造与新建不同,是一项更为复杂、更考水平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周全、有序推进

为此,重庆探索出一整套立足实际、颇具特色的创新做法: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2020年,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制度创新 ,在全国率先出台全流程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地方性建设标准、增设电梯技术标准等政策。

统筹社区服务提升 ,将养老托幼、社区服务、加装电梯、停车、消防等专项、子项工作整合打通运行,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多方参与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集成、资金打捆,调动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和居民出资参与改造,“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78.35亿元,拉动总投资约290亿元。

完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明确引入物业管理、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居民自治3种管理提升模式,防止出现改造后“一年新、三年旧、五年破”的情形。

▲渝中区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龙帆  摄/视觉重庆

独特优势  

城市提升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老旧小区不是城市包袱,而是铭刻城市历史的宝库。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一座城市的老旧小区往往拥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旧小区多位于一座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设施较完善,周边生活配套较齐全;不少老旧小区留存的历史文化遗迹较多,记载着城市年轮;老旧小区居民相处时间较长,邻里关系更熟悉和谐。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又要促进城市风貌提升,展现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风貌。

比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西村,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用好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嘉西八景”,成为全市文明社区、“重庆最美小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双钢路片区通过“消隐患、提环境、补功能、留记忆、强管理”,焕发生机,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还因充足的就业机会和便捷的生活配套,吸引了不少外乡人前来追梦。

曾经破败凋零的北碚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通过保护修缮传统风貌,让老街区焕发了新活力,成为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南京路片区着力于重塑北碚老城风采,既保留了历史味道,又提升了服务品质,被评为“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

承载着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记忆的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铁路三村,经过居民和川美学生共同参与的“微改造”,不仅保留了其文化基因,也让社区充满活力,让诗意回归家园。

大足区东关社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将过去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之地改造为休闲娱乐的小游园。

这些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也成为居民幸福的家园。

▲南岸区南湖社区花园一村,居民们在干净整洁的院坝休憩聊天。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有序推进  

今年内,重庆将从 全生命周期角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一策”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全面启动30个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开工83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打造渝中区重医大家属区、沙坪坝区环磁器口片区、南岸区南坪正街新街等一批重点项目。

到“十四五”期末,重庆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约1亿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结合实际逐步改造2001-2005年期间建成的居住条件较差的老旧小区0.3亿平方米。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从追求“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这是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也是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的必由路径。

原标题:让老旧小区成为城市新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