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虐童”事件背后,不当沟通方式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02.12.2017  16:34

近期,媒体报道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关爱儿童问题闯入公众视野。

大多数人会认为,儿童天真快乐不会有心理问题。但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估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对儿童身体、心理进行虐待或伤害的总发生率约为17%。

虐童”事件,除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孩子权益、呼吁人们关注受虐儿童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学专家梅其霞教授提出,仍需从多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原因。

虐童”事件多发?

心理专家分析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近来爆出的“虐童”事件却引人深思。究其原因,梅教授提出需要从多方面来解析:

首先,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群众对此类信息的获取途径也更加简单,随之带来传播力量的增大以及社会的日益关注。社会积极监督检查,此类事件就更容易被发现。

其次,幼儿园老师群体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代,部分老师本身就存在一些性格问题,比如:浮躁、经不起挫折、吃不了苦等。当遇到学生不听话的时候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

然后,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提高。学校、家长从多个方面要求老师,老师的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家长和孩子也有“问题

性格养成和环境、教育密不可分

当然,孩子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性格问题。

梅其霞教授从近10万人次的心理咨询治疗案例总结得出,目前家长最为担心、就诊量最多的儿童三大心理问题分别是自闭症、多动症和情绪障碍。在幼儿园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分为两大类:一类孩子胆小被动、敏感多疑、独立性差、容易焦虑,家庭“包办”导致缺失独立性教育。当学校无法像家庭那样满足他的时候,就会抵抗和他人接触,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老师容易心烦发脾气;另一类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家庭过于迁导致孩子没有耐心、纪律性,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造成破坏攻击行为,老师也会对其进行惩罚责备。

也有父母过分苛责的原因,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送进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全面照料,吃穿住用方方面面尽责,有时候的疏忽也会被责怪,家长的过于挑剔也可能会导致过激行为。

所以孩子的性格除了天生的特质之外,和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这期间在家庭学校所受到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当家长溺爱纵容或关爱缺失、学校教育中“高分”导向过于苛求,孩子就对环境差异产生反抗心理,形成恐惧上学、刻板行为,甚至焦虑、自闭症状。当孩子沟通能力差、智力落后、敏感焦虑、发育迟缓等情况,就有可能在学校中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引发老师的责罚。这应该是最近频频被媒体报道的一系列幼儿园“虐童”事件的诱因。

如何发现孩子出了问题?

这些信号家长要注意

在多起幼童遭遇侵害的案件中,幼童往往表述不清,家长发现侵害时又往往距侵害发生时间较长,如何通过某些信号识别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呢?

梅其霞教授建议:

平时家长应该细心检查孩子身体有无异样,某个部位是否受到伤害,例如针眼或者淤青;另一方面,应更加注意孩子日常饮食和睡眠习惯有无较大改变,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通常会表现为恐惧去幼儿园,不断哭闹,甚至会下意识说出“不要打我”、“不告诉妈妈”等;如果当孩子突然出现夸大对生活中某些事情的担心,或者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家长们也要特别注意引导。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会不利于和孩子很好的沟通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反抗情绪。

如何有效沟通保护孩子?

不当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旦发生类似“虐童”事件,那么,家长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保护孩子合法权益?

梅其霞教授建议:

首先,家长不能盲目指导,应该 总结某类型的危险情况后梳理清晰,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办 。比如情景设定法,让孩子提前演练,集体睡觉时脱衣服是正确的,但是陌生人单独要求时必须拒绝。切记千万不可对孩子夸大其词,强化危险。因为孩子在2-5岁以内,会极其信任家长,而我们认为的“善意的谎言”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这种阴影会伴随孩子一生。

其次,家长还可进行恰当的角色扮演,如:孩子当老师,父母当学生。因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在游戏里会模仿老师的行为,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孩子在学校中的经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

再次,在生活中可以尝试和孩子“交朋友”,适当倾诉。但必须把握好度,站在孩子的角度沟通。家长重点关心孩子开心与否,不宜太过于紧张关注频繁询问,否则孩子觉得父母啰嗦,产生反抗心理,拒绝和父母沟通。另外特别提醒家长不能一股脑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倾诉给孩子,如果超出孩子的承受范围,有可能产生反效果,引起孩子焦虑,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是不正确的。

然后,当孩子因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厌学反应,家长则应该特别注意。得对症下药,针对性处理。如果孩子人际关系欠缺,就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伙伴关系,请朋友到家多和他玩耍;或者孩子在幼儿园觉得失落,没成就感,就应该请老师锻炼孩子管理能力,这是一种让孩子逐渐脱敏的办法。

如果孩子已经受到身体或心理伤害时,家长首先千万不能夸大孩子伤情或者某类人不好,孩子心理会极受影响。应该引导孩子辨清是非,认定这个事件是某个时间某个人某个行为不好,但勇于改正且对他友好。孩子心理上对这个问题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慢慢淡忘。再背着孩子寻求法律保护,千万不要当面做出过激行为,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社交障碍等问题。

最后,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提高标准,为事件发声,遏制侵害行为。如提高幼师门槛,拔高筛选规则,进行行业培训,加强专业规范,适当检查等措施。

专家支招

选择幼儿园这件事情也很重要

另外,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慎重,客观条件其实不太重要,找到合适的最重要。主要看其正规的医资,文化水平程度,教育方式。

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家长可以查看课程表,了解幼儿园安排的课程是不是合理,3-7岁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过早的书面教育,可能会厌倦学习;应该重在培养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劳动社交能力等。除此之外,观察对比幼儿园大班孩子是最好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开朗活泼、行为举止礼貌有序,是否喜爱这个幼儿园;也可旁听老师上课,参观教学是否形象生动,关爱孩子。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顾晓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