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造仿古船50余年 最小零件仅0.6毫米
大渝网消息,每天5个小时的静坐、对0.6毫米厚度的零件进行雕琢……这种既考验耐心又挑战眼力的事,63岁的周平东已经坚持了50余年。自打小时候与船结缘,他便深陷仿古船的魅力中:查阅资料、观察真船、设计图纸、精雕细琢……50年的执着与操练,让他获得了“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的殊荣。如今,他正将全部手艺传授给女儿周南馨,让这门独到的手艺得到传承……
初衷:做船是为了给女儿当玩具
谈起与船的结缘,周平东说,他的祖辈父辈都有人从事造船行业,他从小耳濡目染,自然对船只有一种亲切感。
最早开始亲手做船,那是在女儿周南馨出生后。眼瞅着女儿对同龄人把玩的玩具甚是喜爱,然而家里人又特别勤俭,周平东决定亲手为女儿做玩具。
好在家里木头边角料较多,一开始,周平东用木头雕刻一些小房子,供女儿玩耍。之后,他开始去河边观察船只构造,用纸笔大致描绘出草图,回家试着还原。一艘搜活灵活现的船只让女儿爱不释手,而周平东也在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她(女儿)拿着我做的玩具十分欢喜,毕竟市面上都买不到。我也很享受这个制作过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精进:最小零件厚度仅0.6毫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于做玩具木船的周平东手艺得到了大幅度长进,他的开始有了更大的“野心”:要尽可能100%还原每艘船只,要更加精雕细琢!他开始翻阅资料,目光也不局限于船只的外观,转而开始研究内部构造:“每一根横梁,每一个转角处的连接,都是有讲究的。”说着,他拿出一个零部件,再用专业的厚度尺一量,仅0.6毫米!将这样微型的零件一个个组装,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耐心。
要说“造船”过程啥最难?周平东坦言,就是查找相关资料的部分:“相关史料很少,收集资料的部分有时候就会耗去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
一般造什么样的船?“麻秧子你知道吗?这是一种具有咱们重庆特色的船,过去专门用于走三峡附近的水路,特别有亲切感,做得也比较多。”周平东说到。
周平东曾经遭过一艘长近3米,高近2米的大船:“那是有人得知我的手艺后,专门登门请求我为他造的。他本人是个船只爱好者,准备将这艘船放在他新建的办公场地正中央。”
面对这样的“下单”,周平东初来有些反感:“我做船纯属爱好,不靠这个营业,若是变成他人下单的模式,那就好像是被一份工作牵扯一般。”然而考虑到这位“买家”是专程从南京赶来重庆,诚意满满,周平东便也答应了。这艘船,耗去了他整整三年的时间。最终,买家支付了他2万余元的酬劳。
如今,他的手艺已“出神入化”,在家里的那间10平米不到的工作室内,他每天一呆就是5小时,看着一艘艘船只“诞生”,他内心十分满足。2014年,把做船当成是做玩具的周平东,被评为重庆市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
传承:女承父业 依托新技术将老手艺代代相传
如今,周平东已年过六旬,对于做船这种“微操”,他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那个从小把玩着父亲做的木船玩具的女儿,早已“心有所向”。周南馨如今30余岁,自幼与船结缘的她,早就决定将父亲的手艺延续下去:“爸爸从小就做船,我在旁边看,看着看着,都学会了不少。大约是在两年前,我正式向他提出要‘接他的班’,他很高兴。” 周南馨称,父亲的执着一直感动着她,她不想这门手艺流失。
虽然父亲对于女儿的决定很支持,但这个学习的过程可不简单。周南馨习惯用电脑设计图纸,周平东却一直执着于用纸笔来画。“电脑设计比手工快,但他(父亲)常说电脑设计出来的图纸是冰冷的,是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只是看着好看而已。”面对父亲的“刁难”,面对自己的作品一次次被“打回”,周南馨只能不断探索两全之道。
末了,工作室内,周平东又在对女儿的作品进行指点:“船沿可以再平滑一些。” 周南馨耐心听取父亲意见,并做出修改。在这个10平米不到的房间内,有一份执着,有一份爱,更有一份难能可贵的传承,让这个原本被零件和工具占满的小屋,变得那么有温度。
原标题:六旬老人造仿古船50余年最小零件仅0.6毫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