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70年 奥斯卡获奖彩色抗战纪录片《苦干》回归中国
《苦干》纪录片引进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上播放的《苦干》影片片段
新华网重庆频道4月8日电(记者 邓婷)1942年2月,第十四届奥斯卡奖第一次设立纪录片奖,一部名为《苦干》(《Kukan》)的影片被授予特别奖,颁奖词称:“在十分艰苦危险的情况下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中国抗战实况”。70多年过去,这部反映中国人民顽强不屈抗战精神的影片终于回到中国。据悉,该片由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向《苦干》拍摄者的后人购买,计划5月份放映部分精彩内容。
据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介绍,《苦干》是抗战时期反映中国抗战的第一部大型彩色电影记录片,是获得奥斯卡奖的唯一一部中国抗战题材纪录片。该片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摄制。
周勇说,该片真实全面地记录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全程记录了1940年8月19日、20日侵华日军飞机对重庆主城实施狂轰滥炸的过程。这是由西方人拍摄的、最为完整的、系统揭露日军侵华和轰炸重庆的珍贵影像资料。
寻找
失而复得的《苦干》回家路
自1937年起,摄影师斯科特四赴中国,历经辛苦,足迹到达大半个中国,拍摄了抗战前期的上海、南京、广州、香港,南宁、贵州、重庆、成都、兰州、西宁等地,客观真实地记录了1937到1940年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及大后方城市生活景象,勾勒出一幅内容丰富、气势恢弘的中国抗战前期各阶层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坚韧的抗战精神。
遗憾的是,抗战时期这部影片没能在中国放映。二战后,影片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不但没有再放映过,甚至连美国奥斯卡电影资料馆里都找不到这部影片,并被注明“遗失”。21世纪初,美籍华裔电影制片人罗宾龙女士在研究亚裔妇女的贡献历史过程中,寻找到该片的踪迹,但她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也仅仅找到35分钟的片段。之后,她花费了6年时间,从斯科特后人那里找到一部90分钟完整版拷贝。再由奥斯卡电影学院历经三年时间将严重破损的胶片修复成85分钟的家用录像版本。
6年前,罗宾龙女士开始追寻并还原这段历史,拍摄纪录片《寻找<苦干>》,并于去年7月来渝,由此拉开了《苦干》“回归”序幕。
证据
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的最新有力证据
记者从片花中看到,1940年8月19日、20日,日军飞机轰炸重庆。斯科特趴在重庆南岸美国大使馆屋顶,拍下了日军飞机轰炸重庆主城,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火海的影像。轰炸结束后他又到市区拍摄了断垣残壁、满城大火,重庆民众全力救火的镜头。这段视频总长17分34秒,场面真实震撼。
据了解,与现有的影片资料相比,《苦干》是首次发现的、用当时先进的柯达彩色胶片记录重庆大轰炸过程的珍贵史料。全面真实记录了当时日军轰炸的时间、地点、场景和事件,是客观记录的日军侵华的铁证。
震撼
“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新生”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苦干》让西方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正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影片的主题是“在艰难受难中的英雄气魄”。它的解说词告诉观众:“轰炸摧毁了这个国家,但轰炸能击垮建设这个国家的人吗?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我们看到中国是如何抗敌,时刻创造着奇迹。这就是‘苦干’,刻苦的奋斗。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深入在他们的灵魂与命运之中”。
1941年6月23日,《苦干》在纽约世界剧场首映,赢得了世界100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惊叹,《纽约时报》称,“(重庆大轰炸)这样肆无忌惮的恐怖场面,所带来的痛苦甚至超过我们所看到的伦敦大轰炸带来的破坏。”著名记者艾德加•斯诺评论说:“这部影片无与伦比的质量和叙事手法,反映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