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五举措打造粮食生产全产业链

18.08.2016  12:31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谁来种粮、种粮的钱怎么来、如何降低种粮的风险、种出来的粮食怎么卖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创新,制定“十百千”工程(即重点培育10家粮油龙头企业、10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000家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并在水稻上率先探索,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力打造水稻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有效破解了土地撂荒问题。

      荣昌区粮食常年种植面积80余万亩、总产量32万吨左右。近年来,区农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谁来种粮、种粮的钱怎么来、如何降低种粮的风险、种出来的粮食怎么卖等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创新,制定“十百千”工程(即重点培育10家粮油龙头企业、10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000家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并在水稻上率先探索,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粮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力打造水稻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有效破解了土地撂荒问题。

  一、龙头企业垫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针对种粮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引导粮油龙头企业,发挥资金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每年大春备耕期间,与种粮大户签订收购订单和资金借款协议,规定种植品种、借款金额、还款时间、收成处置等内容,按照200—300元/亩的标准,借给与其合作的种粮大户作为生产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待粮食丰收后企业回购时在货款中扣还,缓解了种粮大户的“燃眉之急”。

      二、推行社会化服务,解决劳力缺乏问题。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的问题,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对水稻生产中机耕、机械化育苗、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和部分环节菜单式服务,政府按不同环节对服务组织实行补助。同时,对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除可享受国家的购机补贴外,还可获得最高40%的额外补贴。通过社会化服务,不仅解决了种粮劳动力缺乏问题,还能最大限度的节本增效。

      三、实行集中烘干,解决粮食晾晒问题。过去种粮大户在水稻丰收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晾晒问题,一是晒坝严重不足,二是人工晾晒成本太高,三是一旦遇到秋收天气不好就会导致稻谷发霉变质,造成严重亏损,打击种粮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从2013年开始,区农委积极争取上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链发展资金,建设烘干设施设备,解决稻谷烘干问题。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在峰高、安富、清江等重点粮油基地建立烘干中心6处,共计安装烘干塔29台套,日处理能力达400吨,种粮大户将收获的稻谷直接运送到烘干中心,根据稻谷水分含量支付50—80元/吨的烘干费即可解决晾晒难题,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稻米品质。

  四、开设“粮食银行”,解决产后销售问题。重粮集团荣昌分公司、沃稻垣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均设立“粮食银行”,种粮大户生产的稻谷在烘干中心处理后,可以根据市场价或协议最低保护价出售给“粮食银行”,直接变现;也可将稻谷寄存在“粮食银行”,根据需要随时提取;还可兑换成“粮票”,按照“粮食银行”制定的价目兑换成等价值的大米、菜油等自己需要的产品,实现“整存零取”,为农户提供方便。企业将收购的稻谷加工成优质稻米,通过精选、包装后销售,设立直销店,并通过电商闯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附加值。

  五、强化保险保障,化解两大风险问题。为最大限度减少粮食生产的市场和自然风险,区政府积极探索建立粮油风险基金和政策保险机制,解决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一是每年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50万元,对种粮大户的粮食收购参照国家保护价执行,当市场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时由粮食风险基金补差,保护种粮大户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推行粮食政策性保险。自2013年开始开展水稻、油菜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区财政每年安排保费补贴专项资金200万元以上,保险品种扩大到水稻、玉米、油菜、高粱、黑花生等农作物,切实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三是创新开展水稻收益保险试点,深受种粮大户欢迎,在有效分担市场风险、平抑稻谷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