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法院“四线并进”推司改取得实效

02.06.2016  14:20

荣昌法院作为重庆市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法院之一,坚持创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在市高法院领导督查调研我院司改工作后,提出以“四线并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一是设置综合书记员岗位。 在组建41个办案团队推进“1+1+1”办案小组模式的基础上,在各审判业务庭设置综合书记员岗位,在各审判小组书记员之外补充负责案卷扫描上传、卷宗归档、文书上网等事务性工作,同时配合司法警察负责本部门的集中送达工作。综合书记员岗位的设置分担了各办案小组的压力,采取集中送达、扫描、归档等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审判工作效率。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各办案小组法官人均办案123件,同比增加84.68%。

二是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将绩效考评机制与审判资源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突出绩效考评在审判辅助事务集中行使、案件繁简分流、运用外部资源等方面的引导、评价作用,出台《荣昌区人民法院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荣昌区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关于院、庭长审判工作职责的实施办法(试行)》等考核管理办法,将院、庭长办案质效纳入个人工作评估和廉政考核范围,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等人员的工作实绩、岗位职责纳入考核管理,正向引导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积极履职和良性竞争,并完善聘用制人员奖惩机制,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是设立民事财产保全中心。 以整合民事财产保全资源、优化民事财产保全流程为引领,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民事财产保全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保全中心主任并配齐5名工作人员,围绕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开展调研,将民事财产保全中心定位为民事财产保全工作审查、裁定、实施、复议的系统工作平台,负责审查保全事项、执行复议和异议、裁定保全担保和续行查封、变更和解除保全措施及保全行为的具体实施等工作。同时,紧邻“执行指挥中心”设立专门办公区域,设置专门立案窗口,配备两辆专用警车,实现人财物的全力保障。

四是健全诉非对接中心。 在代管的区综合调处室基础上设立诉非对接中心,配齐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与区综合调处室无缝对接。主要负责在诉讼与非诉讼化解之间承前启后,对至法院请求解决的纠纷进行过滤、疏导、分流,将部分矛盾不大的案件登记后引导其通过非诉途径化解;对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管辖的疑难复杂案件及时立案,引入诉讼程序;建立庭、便民诉讼站、便民联络点、便民联络员及社区法官联络站,负责案件流转;负责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名册管理;开展委派调解、委托调解,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组织调解员培训;办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搭建多个行业化、专业化、类型化纠纷案件的调解联动平台,建立法院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仲裁机构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组织的衔接机制。2016年1-5月,收结案件502件,涉案标的额达2692.96万元。

来源:荣昌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