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四大误区 家长们中招了吗?
在儿童常见病高发季节,大部分家长多多少少都会在家中备一些常用药物。很多家长往往关注药物的用法用量,却容易忽略药物的保存条件、储存地点及有效期。昨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刘彬表示,不正确的药物贮藏方式常常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加速药物变质或降低疗效,尤其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物,更要妥善保存,储存药品的四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误区一:
外用药和内服药放一起,成人药和儿童药放一起
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家长们都喜欢将常用药放在小药箱里,实际上这样非常不科学。一是因为药物长期存放过程中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外用药和内服药存放在一起会相互产生影响;二是有可能混淆药物的用药方法,造成伤害,如外用药樟脑炉甘石洗剂外观很像草莓口味的混悬液,造成误服;三是成人药和儿童药可能会名称相同、外观相似、规格不同,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如果家长错误的将成人的药物给儿童服用,可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
建议: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品分开保存,成人药和儿童药分开保存。
误区二:
储存药品最好的地方是冰箱
药品因其特殊的性质,常常因受光、热、空气、水分、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不同的药物储存条件不同,例如药品的储存温度就分为:常温(0-30℃),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阴凉(0-20℃),如桔贝合剂、冷藏(2-8℃),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且部分药品还要求密封、避光、干燥等。也不是所有的药品都适合放入冰箱保存,例如糖浆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可能会降低,导致药物浓度与标注的不符;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能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其均匀性与药效。
建议:按照药品外包装或说明书上“贮藏”一项的要求储存。
误区三:
不重视药品自带的包装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方便人们在短时出门或变换地点时服药的小药盒,但很多人喜欢把一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药全部拆包装后放入一个小药盒内。丢掉药品原包装,把药品长期混放在一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丢弃原包装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及药效,将不同的药品混在一起,相互之间容易串味甚至发生反应。
建议:有原包装的药品最好放在原包装里。目前大多数药片都采用铝箔独立包装,可将药片连同包装一起剪下后再放入小药盒,但需标明有效期。
误区四:
开封后仍参照原包装有效期
很多家长会问是不是按照说明书上贮藏的要求,带着原包装储存就可以一直到标示的有效期了呢?药品未开封时,保存期可至药品包装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开封,有效期会因为贮藏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片剂、胶囊等容易干燥、破裂;颗粒剂、滴丸等药物容易吸潮;液体剂应在疗程内服用完毕,尤其是糖浆剂因其特殊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产生霉变,即使药品开启后冷藏保存,也不适合长期储存。未冷藏保存的口服液,即使严格按照贮藏条件保存,一般开封一月后也不建议再服用(说明书明确标示了开瓶后保存期限的药品除外,如奥卡西平口服液开瓶后七周内用完)。
建议:3~6个月一定要清理家中备药一次,不要服用过期或性状有明显变化的药品。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