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498) | 西兰卡普,一个凄美的传说
今天,我们先来讲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小女孩,名叫西兰,她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美丽又大方,智慧又勤劳,一手卓越的绣技闻名整个武陵山脉,是个很有天分的“小绣姑”。
山里的百花都被她绣完了,就没见着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半夜独自爬上白果树,借着月光观察白果花的姿态。不料,她的举动被内心恶毒的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了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就这样不幸摔死了。
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织女,从此,土家织锦便被取名为“西兰卡普”。
土家织锦民间称为“打花”,传统织锦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与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并称中国五大名锦。
《大明一统志》称之为“斑布”。宋代称“溪布”、“溪洞面”。在汉代,土家织锦就初露头角,《后汉书·西南蛮夷传》记载,“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衣裳斑斓……”清同治年间编修的《永定县志》也说:“土锦绩五颜经线为之,文彩斑斓可爱,使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筒巾’。”
在重庆酉阳,我们就能见识到西兰卡普的魅力。
左翠平,作为酉阳唯一的兰卡普传承人,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土家织锦。她说,土家人把织女能否挑花绣朵作为衡量婚姻中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织出来的花铺盖作嫁妆,土家姑娘在婚前的日子也总是起早贪黑,精心制作自己的嫁妆。”以及婚后生小孩摇篮里的小儿被面、盖裙、背袋等物,都得姑娘亲手编织。一针一线里都充满了土家女儿对于爱情美好的憧憬、期盼。
西兰卡普宛如一幅包罗万象的名画,记录着土家人的风俗和生活。因此,西兰卡普图案题材广泛,多达数百种,多用象征手法和抽象手法来表现,内容几乎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聚居区的动物、植物、用具、天象、文字等。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最常见的是单八勾、双八勾等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
像是“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拥有美好寓意的风俗典故是最受织女们青睐的。此外,土家人身边的日月星辰、花鸟鱼虫,也被织进了织女的记忆里。
其中,取材于生活用具的有:桌子花、椅子花、棋盘花、神龛架子花等。
反映狩猎活动的有:狮子头、虎皮花、野鸡翎、阳雀花、蛇皮花、狗牙齿花、猫脚印花,表现了土家族人狩猎的高昂激情。
表现民族风情的有:《迎亲图》,将花轿、新娘、媒人、督管、送亲客等有机地组织在一幅锦上,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西兰卡普的主要原料是丝线、棉线和毛绒线,以前是去山里采野生植物,回去后对棉纱进行染色。
西兰卡普的颜色使用的非常简朴,常用红、蓝、黑、白、黄、紫几种颜色,以红、蓝、黄、紫、黑、白等丝线作经纬,色彩鲜明、热情奔放。
西兰卡普是在土织布机上完成的,经过装筘、滚站线、翻槁、捡综、捡上下斜、直到挂杆上机,这一系列程序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出不得一点差错,不仅复杂,而且极考验人的耐心。
它的织造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全拴在腰上,以观背面,织出正面。采用挖花工艺,手工挑织制成,经线是通的,但用于绘制图案的纬线是可以断的,可根据图案的需要断开无数次,叫做“通经断纬”。
牵线、穿扣、盘陀、疏线、提纵线、上架、编织……西兰卡普的制作工序繁多,花色复杂,做工精细,常常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除了八勾图、二十四勾图、土家摆手舞等传统的经典图案外,左翠平还会根据游客的定制要求,自己设计图案,并制作成西兰卡普。
这是左翠平创作的“福”字,“这是一个字也是两个人,左边是一个男人,右边是一个女人,女人下面是‘田’字。在土家人的生活里,只要家里有田,一家人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来源:亲戚田园微信公众号、酉名堂微信公众号、soodoonedu微信公众号、云寻遗计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中南民族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