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多举措助力重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学校出台《西南大学英才工程实施办法》《西南大学聚贤工程实施办法》,鼓励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016年,学校新增千人计划专家5人、万人计划专家5人、长江学者3人。同时,学校积极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双千互聘”计划,选派专业基础好、政治素质高的青年教师到新闻单位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改革职称制度激活创新活力。 学校职称评聘办法中,针对教师不同岗位类型和不同学科领域,制定不同的申报成果条件。针对教学科研型和教学为主型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由成果项和成果质构成;成果项是一定级别以上各类成果均可(包括应用开发成果),成果质是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成果主要特性规定特定类别和级别的成果及数量。针对应用推广型教师申请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主要由应用研发类成果构成,重在对教师在应用推广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
三是打造“1+X”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平台80余个,依托新兴材料、兽医药、中药、网络技术等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打造“1+X”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以食品加工、资源环境等特色专业参与合作共建研发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学校与北碚区政府、深圳东南集团共同建设重庆市北碚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校、地、企三方联合投资,公司自主建设、产权自持的孵化场地;在孵企业89家,累计毕业企业30家,解决就业人数1646人;目前审核入库的科技型企业20家,实现OTC挂牌企业3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于2016年12月,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荣誉称号。
四是多措并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大对专利申请的支持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到校讲解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保护意识。出台相应激励措施,设立专利基金用于发明专利、品种权等费用的支付,强化其在职称晋级、任职考评等方面的认可度。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充分利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和北碚区的专利申请及授权资助政策,将获得的资助经费全部补偿给专利发明人。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管理。规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流程,明确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评价奖励等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点的岗位管理、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健全完善鼓励、规范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