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重庆恰逢其时
▲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消息,对于山水之城的重庆,轨道交通与城区一体化发展、产业强链提效、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密切相关。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消息,重庆正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到2035年,主城都市区规划建成“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轨快线)、城市轨道等总里程约6059公里。
以轨道为纽带联结城市,重庆恰逢其时。
▲渝中区佛图关,轨道2号线列车驶过美人梅花丛。华龙网记者 李裕锟 摄
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轨道上的都市区”正是为了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真正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线路逐年增多,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70公里。今年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已达340万人次,日最高客流量达417万人次。
而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则为市民便捷出行再次注入了一道“强心针”。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2021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实现成渝间1小时通达、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
——2021年5月,《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建设现代化的主城都市区,规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紧密联系周边的“1小时通勤圈”。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优先利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有序新建部分都市圈市域(郊)铁路,有机衔接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
在10月12日召开的全市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到2035年将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市域2小时畅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轨道上的都市区”则将是形成这“123出行交通圈”重要基础之一。
▲轨道9号线列车车厢。华龙网记者 李裕锟 摄
比肩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群。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比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成都都市圈、重庆主城都市区均是都市圈。
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轨道交通是都市圈实现1小时通勤的核心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提升都市圈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纵观世界级的国际化都市,不乏众多“轨道上的都市区”成功案例。
巴黎是世界四大国际化都市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交通枢纽之一。巴黎轨道交通体系主要包括高速铁路、市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4大系统,具有铁路干线和市域铁路互联互通,不同制式系统之间多点便捷换乘;市域铁路贯穿中心城区,分担地铁的部分城市交通功能;车站通过同站台换乘、立体换乘等多种形式实现一体化无缝衔接等特点。
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路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市郊铁路、新干线和其他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地铁与向外放射的市域铁路采用统一轨距、统一供电制等实现互联互通、贯通运营;采用长途与通勤分离、快慢分离、甩站等灵活多样的运输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出行需求。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人介绍,未来重庆将强化轨道交通对西部科学城、东部生态城等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域及主城新区重点城市的服务保障,以“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推动璧山、江津、长寿、南川率先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形成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外扩散的重要传接点。
这将有力提升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主城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心城区功能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传递的战略支点;并有力推进荣昌、铜梁、大足、潼南立足自身优势加快特色发展,发挥连接城乡、联动周边的桥头堡作用。
▲单轨3号线和2号线列车在牛角沱交汇。华龙网记者 李裕锟 摄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重庆“轨道上的都市区”建设范围包括中心城区9个区和主城新区12个区(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包含了中部历史母城、东部生态之城、西部科学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北部智慧之城,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面积2.87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027万人、经济总量1.8万亿元(2020年),构成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载体。
重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不仅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优势,也通过建设不同层级的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实现“四网融合”,有效整合轨道交通资源,推动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同时加强轨道交通与机场、长途汽车、常规公交、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的协同,打造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科学合理推进轨道站点周边综合开发,增强轨道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发展。
依托轨道交通还能解决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挤、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绿色城市、智能城市建设。
截至目前,重庆主城都市区运营及在建轨道交通规模达到2800公里,其中,运营及在建铁路里程约2100公里,在建城轨快线2条、6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8条、370公里,在建线路共13条、291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轨道四号线二期。华龙网记者 张质 摄
预计到2035年,主城都市区规划建成“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总里程约6059公里,其中,干线铁路约2843公里(高铁约1423公里、普速铁路约1420公里)、城际铁路约843公里、城轨快线约1061公里、城市轨道约1312公里,实现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华龙网记者 董进
原标题:观察 |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重庆恰逢其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