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 | 访谈: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融合”, 重庆突破口何在?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频频发力。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重庆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何关系?二者深度融合,对重庆有何意义?如何寻找突破口?两江观察就此与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易淼和副教授刘晗 展开对话。
▲重庆城市美景。王正坤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重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特色?推动二者深度融合,对重庆有何意义?
刘晗: 总体而言,重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二者都初具集群化特色。
近年来,重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深入持久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显著成效。
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同比增长39.4%。其中,汽摩、电子信息产业等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最突出,还有装备、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也交出了漂亮成绩单。更重要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9.1%和43.4%,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9.1和11.8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清楚表明,重庆汽摩、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的集群化特征明显,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兴动能不断释放,为重庆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夯实了基础。
再看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期间,重庆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迈向更高层次。
今年一季报显示,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及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呈现集聚式发展态势。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重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呈现出集群化、集聚式的特征;二者深度融合也就有了较坚实的基础。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对于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制造企业与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企业嵌入式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更好地发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有利于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县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实现不同区县要素禀赋的优势互补,增强“一区”对“两群”的辐射效应。
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向制造企业提供社会化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现代服务,可助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有利于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吸引力,提高“重庆造”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重庆开放型经济水平。
有利于新产品新服务更契合市场需求,拓宽就业渠道,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产生积极作用。
▲长安汽车车间内,机器人正在作业。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尽管重庆“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毋庸回避,也存在难点和短板。你觉得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
刘晗: 就近些年的观察与研究,我认为短板确实存在,主要包括:
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现阶段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力度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产城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目前各区县在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过程中存在同质化发展的现象,须思考差异化推进“两业融合”的新思路。
一些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发展规模和集聚程度还比较滞后,需要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位于两江新区礼嘉的中国船舶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装配风电机组。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两江观察:推进“两业融合”上,有哪些地区及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易淼: 国家为了打造典型样本,去年遴选了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其中试点区域20家,试点企业40家。重庆高新区是这20家试点区域之一。
当前,不少地区和企业在积极探索“两业融合”之路:
在地区探索上 ,浙江在全省开展“两业融合”试点,提出到2022年培育形成50个以上试点区域,100家以上试点企业。同时,浙江还进行了一些制度上的创新探索,比如对于利用存量房产进行制造业与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科技服务、“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的,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再如,支持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所在地方政府探索功能适度混合的产业用地模式等。
在企业探索上 ,近年来,海尔集团聚焦产品生产、物流配送、协同制造、开放共享四大关键环节来推动“两业融合”。比如生产环节,通过打造智慧家庭定制平台,提供柔性化生产服务和家庭柔性化定制服务;再如物流环节,通过集成系统平台对物流运作流程进行变革,推动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两业融合”夯实了联通基础。
▲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江北嘴金融组团。曾勇 摄(图源重庆日报)
两江观察:推动“两业融合”,重庆突破口在哪,主要有哪些可行性路径?
易淼: 首先,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互嵌、深度融合。
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服务环节延伸,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进一步探索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建设。
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制造环节延伸,鼓励本土电商、研发、设计、文旅等现代服务企业主动对接先进制造业,灵活运用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方式,发展服务衍生制造。
其二,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发掘“两业融合”新增长点 。我举例说明:
重庆有着厚重而富有特色的工业文化底蕴,工业文旅发展有巨大潜力空间。因此,应支持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园区、基地、企业等深度挖掘和传承工业文化,打造工业文旅产业,进一步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更加注重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之间关联,用好互联网、物联网为“两业融合”赋能,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的高效融合,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
其三,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建设,更好发挥“两业融合”企业主体作用。
重庆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产业园区、企业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在优化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特别是在土地使用、市场监管、人力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此基础上,更好发挥“两业融合”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这些重点行业和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全产业链号召力,引导它们先行探索、有序竞争和深度融合,不断形成差异化的“两业融合”发展路径。
原标题:访谈 | 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融合”, 重庆突破口何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