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华:视护理事业为生命的“提灯女神”

15.10.2017  09:26

赵庆华(右三)在查房时与护士交流。记者 崔力 摄  

    国庆节前一天,赵庆华专程赶到璧山重医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是以党的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前往那里了解情况,要把老年人的心声带到北京。

    “护理老人与一般护理不同,需要学会评估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动态变化。”作为重医附一院护理部主任,赵庆华曾全程参与这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筹建指导和护养标准制定。在老龄化社会到来背景下,该如何完善医养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她这些年关注的焦点之一。

    以诚相待,始于患者的需求,超越患者的期盼。在赵庆华倡导下,重医附一院由“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转变。赵庆华被大家称作“提灯女神”——如南丁格尔那般,爱人如己。

     评价

    “一个视护理事业为生命的人

    “她是一个视护理事业为生命的人。”这是医院领导、同事对赵庆华的评价。

    1982年,18岁的赵庆华从重医护理学院毕业后,穿上了白大褂,成为重医附一院心内科一名护士。

    面对一个个病人渴盼康复的眼神,学生时期便经常诵读南丁格尔“人道、博爱、奉献”之誓言的赵庆华,被深深触动了:“也许我救不了所有患者的生命,但我希望在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帮助他们减少痛苦的过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心内科病房当普通护士的10余年间,无论酷暑炎夏、寒冬腊月,赵庆华总是全力以赴地工作。有些护士将夜班视为苦差事,她却经常主动上夜班,甘之如饴。

    1991年初,一位罹患胃平滑肌肉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入住心内科,护理任务十分艰险,很多护士知难而退。这时,已有身孕的赵庆华毅然站出来,承担起该患者长达8个疗程期间的化疗护理工作。

    其间,赵庆华经常需要脱掉防护手套,并长时间蹲下身来工作。过度劳累加上长期接触化疗药物,让她不幸流产,更因此落下并发症,永远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

    伤心万分之际,受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驱使,她再次投入到艰辛的工作中。历时8个月,患者顺利完成了化疗。

    多年之后提及此事,赵庆华难掩遗憾之情,但同时表示:职责所在,从不后悔。

     成长

    从普通护士到学科建设引领者

    10月12日上午,赵庆华忙碌之余,还参加了重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面试。

    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学科教授——还是该领域全市首批硕士生导师之一,赵庆华的经历颠覆了许多人对护士这一职业的认识。

    说到自己的成长之路,赵庆华坦言:人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如今作为护理团队和护理学科带头人,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带领团队进步、促进学科发展。

    担任护理部副主任后,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赵庆华提出了“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这一“五心”护理理念。

    “只要把病治好就行了,搞这些名堂干啥?”一开始,不少同事对她的理念不理解。

    面对质疑,赵庆华没有气馁,她一方面梳理护理服务流程,一方面提请医院召开动员会,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和经验交流会,让大家充分了解“五心”护理的内涵和意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起,“五心”护理理念在医院全面推行,护理服务流程渐趋规范。很快,对于护理的投诉大大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2008年,“五心”护理文化荣获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担当

    危难之际她总是冲锋在前

    这些年,每当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赵庆华总是冲锋在前。

    汶川大地震当天,她第一时间赶赴病房,指导做好患者的疏导转移,并不顾余震的威胁参与小组巡查,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随后,医院接到市卫生局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准备50张救灾床,她连夜组织人员筹备,待全部布置妥当时已是清晨。来不及稍事休息,她又亲自安置多批来自地震重灾区的伤员,并紧急组建护理爱心团队。在她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呵护下,156名伤员陆续康复出院。

    2009年11月2日凌晨3时,重庆市首例甲流危重症患者转入重医附一院。赵庆华当即在全院调配组建专门护理团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深入甲流病房组织护理查房,时时关注患者安危,确保最优护理方案得到落实。

    在努力工作111个日夜之后,这一医护团队共同创造了治愈全国首例重症甲流合并胰腺炎患者的医学奇迹。

    “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护士的使命完全一致。”在赵庆华看来,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带头,立足自身岗位,别人能干的,你应该干得更好;别人不想干的,你应该干;别人后干的,你要先干。

    作为医护工作者,赵庆华获得了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共产党员,她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编辑: 唐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