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他们很牛

19.09.2016  19:33

      本报记者 李星婷 西南大学 王小萌
      “大学生活的开始,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奋斗的开始。我相信,学弟学妹们从踏进这片美丽的校园开始,梦想就已发芽……”9月11日,西南大学第一运动场,该校2016届1万余名新生正在此举行开学典礼。当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女子单人3米板跳水冠军施廷懋,作为硕士研究生代表出场发言,全场顿时响起潮水般的欢呼声和掌声。
      施廷懋,该校2013级运动训练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中国跳水队队员,今年夏天她在里约奥运会,以两块金牌的硕果,度过了她有生以来最难忘的暑期。
      不仅施廷懋,她的同学赵帅,也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此外,还有一些小伙伴勇敢地走出国门,从事志愿者等活动;还有一些小伙伴,则走上选秀舞台展示才艺,或是用长途骑行挑战自己的毅力和体力……这个暑假,小伙伴们过得不一般!
      西大学子里约夺金 奥运金牌生辉
      出色的起跳,优美的入水,几乎看不到的水花……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4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敏霞、施廷懋夺得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金牌、跳水项目的首枚金牌。
      这位来自重庆的小将、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运动训练专业硕士研究生施廷懋的奥运“首秀”,不仅收获她的首枚奥运金牌,也完成了个人该项目的“大满贯”。
      几天后的8月15日,在女子单人3米板比赛中,施廷懋以406.05分夺冠。两枚金牌,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施廷懋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1992年出生的施廷懋,6岁进入重庆跳水队,直到2016年终圆奥运金牌梦,成功的背后是长达19年的艰苦训练。
      “在里约,我们要面对多变的天气和露天场馆等不利因素。”开学典礼结束后,施廷懋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位于南半球的里约8月正是冬季。今年里约冬天比往年更冷,气温变化无常。跳水比赛又在室外进行,困难很大——“人都冻僵了,简直无法完成正常的动作。”
      而且,施廷懋腰椎间盘已突出,遇阴冷天更痛。但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施廷懋明白,这些因素不能成为借口。
      于是,从6月到广州集中训练营后,每天从早上6点练到晚上7点(中午休息),每周只休息半天,施廷懋和队友的训练非常苦。
      “一个动作只有短短几秒,但背后却是上千次的训练。”施廷懋告诉学弟学妹们,没有任何事业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正因为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发挥,施廷懋的2次比赛都堪称完美。不过,“单人板最后一跳时,我心跳突然非常快。”施廷懋告诉记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但完成动作入水的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自己最初学习跳水的画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学典礼上,施廷懋用这句话勉励学弟学妹们,正是这种全力以赴的心态,使自己在比赛中发挥到极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大家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在里约奥运为国争光的不止施廷懋。西南大学2013级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生赵帅,这位来自辽宁的小伙,8月18日在跆拳道男子58公斤级决赛中,以6∶4击败泰国选手汉帕,成为中国跆拳道首位夺得奥运冠军的男选手。
      1995年出生的赵帅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凭借积极的打法,他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中,赵帅首轮就以3:0领先,并凭借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技术,顶住对方的强烈反扑,为中国跆拳道赢得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
      回忆自己暑期里的生活,赵帅也只有2个字“训练”。每天横踢、竖踢、侧踢、后旋踢、击打、挡、躲……这些基本的招式和枯燥的动作每天要重复做一千多次,丝毫不敢懈怠。
      “千万次的训练才能成为本能。”赵帅说,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在赵帅看来,跆拳道比赛是力量的交锋,更是智慧的博弈,能培养人顽强果断、积极向上的品质。
      “无论现在的运动生涯还是以后的人生,这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赛结束后,身披五星红旗的赵帅非常自豪。
      走出国门做志愿者 提升技能增长阅历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伙伴走出国门,选择在国外做志愿者或者打工,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和阅历。
      西南大学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大三学生张蒙娜,上学期通过学校的“汉办志愿者项目”,申请暑假到泰国教授汉语。
      6月初,张蒙娜来到距离曼谷4个小时车程的呵叻府A-TECH中学。此前,张蒙娜并未专业学过泰语,只是自学成为一名初级泰语学习者。但张蒙娜认为,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超越语言本身,在纯外语的环境中教汉语,对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泰国中学生非常活泼,张蒙娜就因材施教,倡导“游戏教学”。比如让大家一起玩“萝卜蹲”的游戏,学们不仅要学会用汉语讲自己的名字,还要记住同学们的名字,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兴趣。
      此外,张蒙娜还运用《泰囧》等电影,以及成龙、邓丽君等影星给学生讲中国功夫,教中文歌。有时学生很调皮,张蒙娜只好顺从他们的要求,然后借机讲一些有用的词汇和句子。“这些对提升自己课堂应变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张蒙娜说。
      与张蒙娜同校的新闻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冯陶利娟,则通过“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来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普顿岛的肯德基店工作。
      “有人问,花这么多钱去国外的肯德基,值不值?”冯陶利娟告诉记者,实际上,在美国几个月的生活,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教会自己多元、包容的思维。
      由于“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是一个全球的项目,因此,冯陶利娟上班的肯德基店有来自约旦、土耳其等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价值观都会在这里碰撞、呈现。
      “最初到美国的钱是家里拿的,后面生活的钱都是自己工作挣的。”冯陶利娟说,自己每周工作三四十个小时,每小时的报酬是9美元。来美国这段时间,自己的口语从开始的磕磕巴巴到后来流利地用英语讲价;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异国朋友,适应了国外的生活方式……在各种碰撞中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心态也越来越开放和包容。
      “这种包容的心态、融入的努力,便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打开视野的起点。”冯陶利娟认为。
      参加全国选秀节目 张扬青春风采
      暑假里,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李瑞轩在《中国好歌声》节目上狠狠地火了一把。
      “嗓子就像装了机器,适合变声”,一曲李瑞轩改编周杰伦的《双刀》,让几位导师大为惊叹,哈林认为他的嗓音和唱法如重庆这座城市的地形一样奇特多变。
      在高中时参加过一个歌唱比赛的李瑞轩,由此开始喜欢唱歌。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唱法。
      喜欢摇滚和爵士乐的李瑞轩在经过《中国新歌声》的层层选拔后,终于走到决赛,并选择到他喜欢的哈林做导师。
      尽管在哈林组“十进五”时,李瑞轩憾败对手,离开“新歌声”的舞台,但李瑞轩觉得,有这样的经历,是对自己的超越和挑战,自身的音乐潜能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大三学生黄万峥,则在这个暑假选择和2个小伙伴一起骑行去拉萨。
      7月7日,经过一学期周密准备的3个男生,从永川出发了。折多山、东达山、米拉山……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历经24天、2400多公里,终于到达布达拉宫。
      “最困难的时候是遭遇下雨天。”黄万峥告诉记者,如在第6天翻越高尔寺山时,有几十公里长长的上坡,又遇上下雨,冷得要命,非常难受。
      每天骑行七八个小时,沿途吃路边店、住青旅,晚上膝盖、大腿生疼,只好吃止痛药……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挡3位小伙伴朝着目标不断前行。
      “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黄万峥说,途中有一次他们遭遇了车祸,自己后车轮破裂,沿途很远都没有修车的,骑着非常困难。“极度疲惫时,唯有靠毅力支撑下去。”
      就这样,从成都到雅安、到泸定、到康定……沿途美丽的高原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众多徒步的旅行者等,无不让他们兴奋,激励他们前行。
      “如同人生的道路一样,前方不知道会有多少艰难险阻,但一定要竭尽全力走下去。”黄万峥说,这是这次骑行给自己最大的启迪。
      “不少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或实践,这也是重要的成长阶段,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并树立、调整下一阶段目标。”重庆大学团委书记陈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