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床红被面 陪伴她走过那段岁月
伍阿姨指着红被面向记者讲述自己的青春岁月。
“被面”这个词,如今已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少青少年根本不知其为何物。它其实就是以前,被子外面既用来装棉被,又可以美化装饰的布料,质地主要分绸缎和棉布两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城市中,还留有被面甚至仍在使用的家庭已经不多了。然而,家住华宇西城丽景小区62岁的伍新秋,至今还保留着一张1969年的棉布被面。
“它见证了我的知青岁月”
上周,伍阿姨得知我们社区报在征集业主家里老物件的故事后,主动打电话邀请我们到她家,给我们展示了她那张珍藏了40多年的老被面,并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那段知青岁月。
当我们如约来到伍阿姨家时,她正从阳台取下刚刚晾干的那张红被面。“几十年没洗过了,一直叠起压在衣柜里的。”
刚洗过晾干的被面十分平整,虽然颜色不如从前,但金黄的麦穗、小牡丹、向日葵以及红太阳金光芒等图案装点在1.2m×1.8m的大红底棉布上,仍然鲜艳。
“这是1969年,我到四川达州宣汉一山区当知青时,生产队配发给我们的日用品之一。”伍阿姨说,那年她才16岁,跟着19岁的四姐和其他几十个人,一起到了宣汉。知青一当就是8年,她也从懵懂少女变成了风华正茂的女青年。
“当时物质条件差,什么都是限量的。就这一张被面,整整盖了8年。”伍阿姨说,脏了也会换下来洗,不过都得小心翼翼,破了就没新的了。洗完后,要迅速晾干,换上继续用。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那里的乡亲们都很淳朴、善良。“那时他们就经常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每次都会把省下的大米拿出来,煮米饭给我们吃,自己平时却吃粗粮羹。”
“现在,他们依然热情。这个月又邀我们回去摘李子。”伍阿姨说,当完知青回重庆后,哪怕当时通讯落后,他们都会与生产队的乡亲们保持联系。“这几年来,生产队的条件也越来越好,户户门前都通了公路,盖起了楼房。”退休后的伍阿姨,也几乎每年都会组织老知青一起回生产队去看望那里的老乡。“每次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亲人。”
搬了4次家都没舍得扔
伍阿姨说,如今她看到那张被面,就回想起自己8年的知青岁月。“它算是对那段时光的见证吧。”
知青结束时,大家都把自己的生活用品,送给了生产队的老乡。伍阿姨也将自己的棉絮、锅盆等送给了老乡。唯独她将这张被面装进了自己的行囊,带回了重庆的家。
“其实当时,留下这张被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伍阿姨说,最直接的是因为她喜欢这张被面的花色,“当年配发时,我一眼就看到这张与其他不同,很别致。其他都是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这张有稻田、麦穗,还有太阳,花朵也小巧别致。”此外,就想留个纪念物,好有个念想。“毕竟贴身盖了它8年。”
带回重庆的家后,伍阿姨便将被面整齐叠好,放进了衣柜中,这一放便是40多年。期间还搬过4次家,“后来,家里也添置过一些绸缎被面,但现在不用都扔了。”唯独那张一直留着。“舍不得呀,它对我算是无价的。”
伍阿姨说,到如今,她都还没给30多岁的儿子看过这张被面。她打算将这个宝贝传给儿子。“让后辈们也能感知我们当年那段历史岁月。”
文图/重庆晨报记者 黄笛森
老物件征集令
亲,你家里有老物件吗?老照片、老首饰、老衣服、老手机、老家电、老家具、老……承载着岁月,铭刻了历史,记录了你的少年,你的青春,你的中年,浸润着你的体温、你的故事,你的思念。今起,社区报开辟“我的老物件”小专栏,倾听你和你那些老物件的故事。
联系记者 黄笛森 18523423907
罗义琴 1852385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