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勇的“两把尺子”手中一把尺,严把工程质量监管;心中一把尺,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忙碌在农村公路建设现场的郑光勇(前)。记者 熊明 摄
重庆日报12月19日报道(记者 周雨)在我市荣昌区峰高街道,有一个随身带着尺子的人。两年来,他用这把尺子放红线、测量收方验方,共主持修建了17条、55.72公里农村公路。目前已验收的10条农村公路,9条少于中标合同价,共节省资金148万元。
这个随身带着尺子的人,名叫郑光勇,是峰高街道办事处城建办一名负责农村公路养护与建设的普通基层干部。
在12月15日召开的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市长张国清对他进行了点名表扬,要求大家在农村小康路建设上,要像他一样把工程管理好、监督好,因地制宜,尽量节约资金。
有些路基可以用,又挖了重新填,不是浪费吗?
郑光勇说,他能在这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上省出资金,与当地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
峰高街道位于成渝高铁沿线,2010年至2015年,在成渝高铁及荣昌站点建设过程中,该街道原有的农村公路遭受大面积损坏。成渝高铁2015年底建成通车后,峰高街道2016年起开始大面积建设农村公路。因此,这些农村公路大多是在原有的草油路、泥结石路、土路等基础上进行拓宽和硬化,少部分路基是可以继续利用的。
因这些新建农村公路项目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用于规划设计的资金不多,加上农村公路属线型工程、地勘成本高,设计单位在作规划设计时一般都不做地勘,而是根据原有公路线型及GPS测量数据进行规划设计,也不会就原有路基的继续利用作出设计方案。
而郑光勇主要就是通过尽量利用原有合格路基来减少路基挖填方、尽量节省建设资金的。在每条道路开工建设之前,他都会带着卷尺、路面强度测量仪,与施工单位、公路工程质监站及项目所在地的村组干部一起,进行详细测量、放线,现场进行预收方。
“挖填方工程一定要进行预收方!” 郑光勇说,因挖填方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启动施工,挖了多少、填了多少,谁都说不清楚了。
数据显示,在该镇已结算的10条农村公路中,除阳千路因比原规划多修了0.13公里而超出中标合同价5000元外,其它均少于中标合同价,总计节省资金148万元。
峰高街道办事处分管交通的政法书记于道彬透露,其它7条公路,除正在建设的3条公路外,另外4条已通过内部核算,实际造价全部低于中标合同价。他预计,这17条公路全部建成后,总共可节约200多万元资金。
“你花这么大工夫来测量一点点可以利用的路基,既苦了自己又让施工方少赚了钱,岂不是吃力不讨好?”记者问他。
“我并不是故意抠老板、卡老板。”郑光勇回答说,有些路基可以用,又挖了重新填,不是浪费吗?另外,施工方该赚的钱一定让他赚,但一定要赚在明处。
节约资金似乎并不是郑光勇的主要目的,而是他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极其负责的一种结果。他主持修建的这些公路,虽然省了不少钱,但工程质量却无可挑剔。荣昌区交委主任彭文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他们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的各项数据来看,峰高街道建设的这批农村公路,在质量上均处于全区“冒尖”水平。
这样的高质量工程得益于郑光勇细致、严格的工程管理。在建红花路项目的施工方中建富林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班组长郭太伟说了两个细节:一是今年8月,他们在进行堡坎施工时,郑光勇居然冒着40℃的高温,拿着灰刀对着条石缝一条一条地戳,结果发现不少空心的地方,整面堡坎被全部拆掉重砌。二是今年11月嵌铺片石施工时,郑光勇差点与一名工人发生冲突。原来该工人没有按照技术要求,采取一层片石小面朝上、二层片石小面朝下的方式进行嵌铺,而是直接铺平,影响路基稳定性。经郑光勇一再坚持,施工方只好返工重铺。
“我们根本‘麻’不住他!”郭太伟说,只要工地在施工,郑光勇每天至少来一次,周六、周日也不见他休息。
而他们拿郑光勇毫无办法,每道工序完成验收时,郑光勇都会带着区公路工程质监站、第三方质监机构、街道人大、街道财政所及项目所在地的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一起来验收,全部摆在台面上,一切都按技术标准说话,毫无“通融”的可能性。
荣昌区交委建设管理科科长张世骥也数次见证过他的铁面无私。今年10月,郑光勇突然一个电话把他请到阳磨路现场,指着刚安装的安全防护栏说,这些防护栏有点不对劲:一是防护栏上的油漆像是刷上去而不是镀上去的;二是他用手指甲居然能抠下小块油漆,有可能是翻新产品。张世骥证实了怀疑。
张世骥原本以为,郑光勇会采取罚款或扣罚合同资金的方式处理此事。毕竟,这些防护栏已全部安装好了,立柱也用水泥进行了浇筑,拆除重装的话,人工费和运输费都非常高。结果,郑光勇却坚持拆除重装,他对施工方说,“凡是涉及安全的工程设施,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郑光勇对交办给他的所有工作都极其认真负责!”峰高街道党工委书记何逸说,郑光勇1997年毕业后,一直在峰高街道工作,中间虽然换过几个工作岗位,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直没变。
前几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少的时候,郑光勇主要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那几年,成渝高铁处于建设中,大车不断,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特别难做。郑光勇硬是采取在公路沿线就地就近聘请养路工人、每季度一次考核、每月两次巡查的方式,用较少的资金,维持住了农村公路相对畅通的局面。2015年,郑光勇获得交通运输部“全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先进个人”表彰。
因为郑光勇一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街道把农村公路建设这件大事全权交由他负责,任何领导都不得插手、干涉工程建设。
“你手里有这么大的权力,想赚钱应该不是难事,你真的没有动心过?”记者问郑光勇。
“修农村公路的钱,上级只是补贴了一部分,10%的资金靠农民一家一户集资,不足的部分靠街道兜底。这两年,街道每年都拿出300多万元资金修路,大家都勒紧了裤腰带,你觉得该动心吗?”郑光勇反问道。
12月16日,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对峰高新建农村公路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他说,在政府性投资项目中,像峰高街道这种结算价普遍低于中标合同价且确保工程质量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
他认为,峰高能出现这种现象,与郑光勇的“两把尺子”有着密切关系:一是他用好了手中的尺子,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得到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让政府的钱用在了该用的地方。二是他心里装着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老百姓的利益、为官做人的原则底线。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利益,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才能秉公办事、勤奋干事,建成这些经得起检验的农村公路项目。
他表示,下一步,荣昌将在抓好民生工作的同时,管好手拿“尺子”的干部,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