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惊现“雪鬼迷窟”

12.07.2017  15:54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是北宋文豪王安石游褒禅山后对一个惊险奇绝的洞穴的感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平恒副教授近年来不遗余力开展科学考察,发现了一处处重庆的奇山异水,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地理中国》,讲述科学发现,解读奇绝山水的成因。7月10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又以《“雪鬼”迷窟》为题,播放了杨平恒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科学考察成果,一处美妙绝伦的洞穴奇观又展示在世人面前。

山民砍柴发现“冰天雪地”的奇妙洞穴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令狐冲被师父岳不群罚在华山顶峰思过崖上的一个山洞中面壁思过,有一天,他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就提起长剑冲着石壁一阵乱砍乱削,没想到,这洞壁一下子就被打穿了,里面竟然藏着一个画满了武功招式的密闭空间。

这种武侠小说中的情节,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楠木乡一个叫辣子水的地方就发生了:一天,村民简阳阳在山中砍柴时进入了一个看似寻常的洞穴。就在他准备离开时,洞壁突然坍塌,现出一个口子。简阳阳怀着好奇钻进洞口,进入了一条悠长的隧道,而在隧道的另一端,他发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奇幻世界,里面还不时传来令人毛骨悚人的“雪鬼”叫声,令他不敢久留,慌忙狂奔而去。

从此,当地人就把这里叫做“雪鬼洞”,说里面藏着一个“雪鬼迷窟”。

鹅管、石花、石葡萄……堪称最美洞穴

有关“雪鬼洞”的种种传闻吸引了“科考达人”杨平恒,他联络央视《地理•中国》摄制组前来考察,通过科学分析方法,揭开了“雪鬼迷窟”的成因。

杨平恒和科考队员们进入了“雪鬼洞”中,经过一场有惊无险的意外后,终于钻入一个洞厅之中。

这是一个银装素裹的梦幻世界。整个洞穴都被姿态万千的白色沉积物所覆盖,琳琅满目。

仅在洞口不到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杨教授就发现了鹅管、石花、卷曲石、犬牙晶花、石葡萄、莲花盆、钙版、石瀑布等10多种罕见的洞穴沉积物。

杨平恒说,这个洞穴是他从事地质工作这么多年来看到过的最美洞穴。

关于这些奇观的成因,杨平恒副教授认为,该洞穴是由流水沿着山体中碳酸盐岩裂隙侵蚀而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天然空腔,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洞穴空气、温度、水流、二氧化碳等环境因子十分稳定,故而形成了数量众多、形态丰富、雪白如玉的沉积形态。

杨教授带回的样品,经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部包淑娟教授扫描电镜分析发现,洞穴沉积物碳酸钙晶体结构极其致密,为揭开雪鬼洞中沉积物的成因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

鬼哭狼嚎”可能是娃娃鱼的叫声

在洁白如玉的边石坝水底,我们还发现了洞穴里的珍稀生灵娃娃鱼。我们推测,之前村民在洞穴中听到‘鬼哭狼嚎’般的‘雪鬼’叫声很可能就是成年娃娃鱼的叫声。”杨平恒说。

娃娃鱼”学名大鲵,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水温3~23℃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大鲵一般夜出晨归,常住一个洞穴。

洞穴中居然有人工隧道

事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些现象依然令人费解。

杨平恒和队员们在考察中发现,原本以为是方解石的物质在与稀盐酸溶液接触后竟然没有发应。所以,他在一度怀疑,这些纯白的物质很可能不是碳酸钙,而是某种特殊的物质。

同样令他疑惑的是,洞中呈70多度陡直的深长通道,居然是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既然这条通往“雪鬼洞”的隧道是有人刻意挖出来的,那在开凿之前,他们是如何知道在这山体内部近500米的地方有一个这样冰清玉洁的洞穴呢?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愿意费那么大的劲儿到一个溶洞里面去的呢?

当地人介绍,过去人们在山中打洞,常常是为了挖掘一些珍贵的矿藏。杨平恒推测,这个隧道也许就是前人为了挖掘山中的一些珍贵矿藏而留下的。那种珍贵的物质,是不是洞穴中有着未知成分的白色沉积物呢?如果是,怎么没被盗走破坏呢?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洞中还有没发现的更神秘更精彩的所在呢?

杨平恒说,这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察,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民俗、人文等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如此美丽的洞穴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在旅游开发同时,一定要加强保护。杨平恒说,团队已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近三年来,《地理•中国》栏目已8次共11集以不同地理、地质主题,报道了杨平恒师的野外科考活动,向全国宣传了重庆的奇特山水和淳朴民俗风情。杨平恒也获得了“科考达人”的雅号,目前他已成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成为1名博士后,还将于今年9月赴美国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杨辛玥  图片来自央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