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重庆一座城如何“载动”近4000万人次游客?

26.10.2019  10:40

图为重庆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大竹林OCC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对重庆轨道线网列车进行指挥调度。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新华网消息,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假期,重庆市共接待游客3859.61万人次,火爆的都市旅游对这座城市的交通接待能力提出了考验。为此重庆交巡警发出多条短信提醒市民错峰出行,让外地游客更便捷地到达旅游景点。但要“载动”如此多的外地游客,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在内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2019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重庆,看重庆如何通过新型“公交都市”的创建,打造公交轨道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来支撑这座“网红城市”在客流高峰来临时的便捷出行。

图为重庆北站北广场内的出租车上客区。新华网 韩梦霖 摄

铁路、公交、轨道同站换乘、“无缝”衔接

重庆北站是重庆目前主要运营的高铁枢纽之一,在重庆北站的出站口,抬头可见清晰的导视牌指引着出站乘客前往公交枢纽站、轨道交通、室内停车场、出租车停泊点等,旅客出站后还可以直接换乘轨道交通10号线前往重庆江北机场。

铁路、公交、轨道实现同站换乘、‘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重庆北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疏散旅客的效率。”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梅永康说。

重庆另一座高铁站重庆西站,尽管其客运枢纽系统还未完全建成,在国庆期间也迎来了出行高峰,最高峰一天就疏散了19.2万人次。“国庆期间在公共交通换乘方面,重庆没有接到一起游客投诉案例。”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图为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嘉州路站内,穿着制服的轨道工作人员正在等待列车到站,以引导乘客有序上下车。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公交轨道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让出行更便捷高效

2013年,重庆市被确定为全国“公交都市”创建的首批15个示范城市之一。近年来,重庆市以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核心任务,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并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尤其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通道,累计新建成投用轨道交通线路5条,运营轨道线路由3条增长到8条,通车里程由95公里增长到313公里,日均客流量由101万人次,增长到288万人次。

借助于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重庆开始积极打造公交轨道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让旅客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轨道交通3号线嘉州路站,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红锦大道下方,主体工程共有3层,于2011年开通运营。乘坐轨道交通的旅客从嘉州路站出站后,可直接在站外的公交停车港换乘公交车。

重庆市民王先生家住重庆嘉州路站附近,他每天都要从嘉州路站乘坐轨道3号线到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商圈附近上班,据他回忆,“在3号线开通以前,从家坐公交车到上班的地方,不堵车也需要1个小时,堵车的时候路上花费的时间更多。而3号线开通后,最多半个小时就能到达上班的地方了。”王先生表示,乘坐轨道交通还不用担心堵车,让出行时间更自由。

几年前来重庆定居、家住杨家坪商圈的杨女士也有相同感受,“近几年亲戚朋友来重庆旅游的特别多,我每次都带他们乘坐轨道交通去各个网红景点旅游,这次十一小长假也是如此。”据杨女士介绍,在重庆主城,市民持公交IC卡首次刷卡一小时内在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进行换乘可享免费或优惠,也让她每次出行都优先选择公交出行。

重庆高度重视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推进公交港湾建设改造,使94%的轨道站点出站后即可便捷换乘公交,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网,目前458条公交线路实现了与轨道交通的接驳。”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梅永康介绍。

此外,重庆市还累计投入穿梭巴士1000辆,开行穿梭巴士线路180条,建成了极具山城特色的城市公交微循环网络,使“轨道站点—公交节点—居民小区”间形成了便捷联系,极大地改善了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条件。

图为重庆轨道交通大竹林OCC控制中心内的工作人员。新华网 韩梦霖 摄

轨道列车调度有“大脑”:各条线路信息第一时间进行交换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轨道出行,车站客流发生积压的情况时有发生,整个轨道线网列车班次的调度就显得十分关键。

位于重庆轨道交通大竹林基地内的大竹林OCC控制中心,是重庆轨道交通4、5、10号线及环线(已运营线路)的线网运营调度指挥中心。从这里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车站内视频监控系统实时传回的的现场画面,通过列车运行自动监控系统(ATS),还能迅速掌握到哪些线路存在客流积压的情况。

在这个指挥中心各条线路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交换,出现客流高峰时,总调度室可以在最短时间制定一个平稳客流的应对措施。”重庆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大竹林控制中心主任钱晓超介绍。

今年国庆节重庆轨道交通迎来一个新的客流高峰,9月30日客流量达到373.9万人,增幅在30%左右。为此,我们提前做了相应的预案,并做好了应对客流高峰的组织保障,采取限流、增加备车、增派司机人力、调整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等措施,让乘客得到一个相对舒适和满意的乘坐体验。”钱晓超说。据介绍,在今年国庆客流高峰期间,重庆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都延时收班,客流量最大的1号线和3号线,还分别增开了7至8组列车。

大数据手段也被应用在应急准备措施和响应制度的建立上。钱晓超介绍,“重庆轨道集团建立了一个信息化数据中心,把重庆轨道交通自2004年以来的单线客流量、客流走向、乘坐习惯、旅客建议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为依据在国庆节前进行了多次客流预测和分析,为我们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了支撑。

据他介绍,目前这些数据也和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实现了互联共享,比如轨道线路遇到突发情况,停运时间超过15分钟,指挥中心就会把信息报送给公交公司,通过地面交通把受困的乘客疏散出去。

图为游客在轨道李子坝站外的观景平台拍照留影。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公共交通已成为重庆的城市窗口和名片

在重庆,因为山地城市的特殊地形,不少轨道交通车站自身也成为了“网红车站”,每天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该站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8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 而在抖音等视频社交平台上走红,成为“网红车站”。

慕名而来的游客乘坐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下车后,车站人员会进行疏导,通过导视标识、语音标识等,引导游客通过快速通道来到站外的观景平台这一最佳观看点。”重庆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二公司客服管理部邹燕茹介绍。

公共交通系统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为了更好地通过公共交通推介城市旅游,重庆轨道集团还在李子坝站张贴了一张以卡通设计为主的手绘版重庆主城旅游地图。画上,轨道交通线网图和重庆各大景点、标志性建筑及特色文化融为一体,各个轨道站旁的旅游景点一目了然。不少下车的游客都在手绘地图前拍照,作为接下来旅游出行的一个参考。

原标题:深度揭秘:重庆一座城如何“载动”近4000万人次游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