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冰河时期 重庆三峡地区曾是亚欧大陆动物避难所

04.02.2015  18:02
  地球最后一次冰河时期重庆的地形地貌。 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华龙网发 华南巨貘牙齿。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华龙网发 梅氏犀下颌骨。 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华龙网发 东北马鹿角。 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华龙网发

地球最后一次冰河时期,在重庆巫山迷宫洞一带,来自北方的梅氏犀、转角羚羊、东北马鹿、艾鼬穿越冰河迁徙到此,躲避冰寒。今(3)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向华龙网记者披露,在1万多年前,巫山迷宫洞及三峡地区曾是亚欧大陆动物的避难所。为何当时动物会迁徙到三峡地区?它们留下了什么?当时三峡地区是怎样的一番生态?你心中的疑问,下面将一一解答。

疑问1:什么研究引发了国际关注?

由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庞丽波、陈少坤、黄万波、吴雁、魏光飚联合撰写的论文《中国三峡地区迷宫洞遗址哺乳动物群的古环境与年代学分析》日前发表在世界知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上,引起国际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是(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历时15年的研究成果首次对外发布。

这个迷宫洞里到底有些什么?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陈少坤告诉记者,迷宫洞位于巫山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抱龙镇抱龙河边,它发育在巫山山脉的三叠纪嘉陵江灰岩中。

迷宫洞是一个溶洞,从洞口往里走十几米,就可以看见一个大厅,这也是主洞,有30多米高,类似一个圆锥形。

迷宫洞最早于1999年最先被发现,此后10多年都陆续进行过考古发掘、地质调查等工作。当年考古人员在洞中挖了5个点,其中4个地点有化石,最深的挖了不到2米,出土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经过专业测年法考究,显示该遗址化石层年代为13150±190年前。

疑问2:冰河时期哪些动物来了巫山?

迷宫洞中有哪些哺乳动物化石呢?陈少坤介绍,他们在迷宫洞发现了45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11个物种是外来的。

具体来看,迷宫洞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食虫类(如刺猬、鼹鼠),翼手类(如蝙蝠),啮齿类(如田鼠、松鼠、豪猪),灵长类(如猕猴),食肉类(如大熊猫、熊、鬣狗),长鼻类(如剑齿象),奇蹄类(如华南巨貘、梅氏犀),偶蹄类(如野猪、麋鹿、东北马鹿、转角羚羊)等动物。

目前已灭绝的有巴氏大熊猫、剑齿象、华南巨貘、梅氏犀、转角羚羊等。

这些动物到底长什么样?古人类研究所馆员庞丽波说,迷宫洞中发现的动物多数现在还有,以前和现在都是一个样子的,已经灭绝的,考古界曾根据研究对它们进行过复原。

值得一提的是梅氏犀,它生活在更新世(从258万年前到1.1万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时的亚欧大陆,长有类似披毛犀的双角。巫山迷宫洞发现的梅氏犀化石,是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晚、分布最为靠南的化石记录。

这些动物都从哪里来的呢?陈少坤说,冰河时期大约有3支动物群从外地迁来,一是华北、东北,代表动物有梅氏犀、转角羚羊、东北马鹿、艾鼬,二是西边青藏高原来的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三是东边来的,以麋鹿为代表。

这些哺乳动物的生存的末次冰期,也是近两百多万年来最冷的一个时期。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