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挑一!渝版图书《重庆之眼》荣获“2017中国好书”

24.04.2018  07:55

重庆之眼》。

今天(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从北京也传来了一个渝版图书的好消息:在今天晚上结束的“2017中国好书”评选颁奖盛典现场,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重庆之眼》荣膺“2017中国好书”,这是重庆出版界首次获此殊荣。

2017“中国好书”里有它

今晚举行的“2017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分为“主题出版类”“人文社科类”“文学艺术类”“少儿类”“科普生活类”“年度荣誉图书”六个单元。主持人现场从入围的63种图书中,揭晓出了29种“2017中国好书”。最终,开奖嘉宾柳云龙宣布在“文学艺术类”单元中的《重庆之眼》获奖。随后,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兴芜上台领去了获奖证书。

据了解,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从2013年开始,旨在通过好书推介传递正能量,推动和引导全民阅读。每年全国出版的几十万种图书中,只有30种左右能被评为“中国好书”。

两大原因促成《重庆之眼》问世

本次获奖的《重庆之眼》由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范稳深入采访精心创作而成。该书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蔺珮瑶、刘云翔、邓子儒之间的旷世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以及“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原告团赴日民间索赔、控诉侵略者战争罪行的故事;全景式再现了“重庆大轰炸”这段震惊中外的悲壮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文化抗战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下,坚韧不屈、愈战愈勇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去年,《重庆之眼》新书首发时,范稳接受了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创作《重庆之眼》的缘分可以追溯到自己上一部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吾血吾土》。“2013年,我来重庆为这部小说作补充采访。当时重庆出版集团的总编辑陈兴芜就跟我提起,你写抗战小说为什么不写重庆大轰炸。

在听过老同学的一些介绍后,有两点打动了他,“首先,日军当年的无差别轰炸是反人类的罪行,这是不该忘记的。还有就是重庆大轰炸期间,作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有像老舍、巴金、茅盾、白杨、郭沫若那么多大师、巨匠级的戏剧家、作家、诗人都云集重庆,坚持文化抗战,发出唤醒全民抗战的声音,这非常打动我。

搜集素材在重庆生活一年整

而在真正动笔前,为了采访他在重庆生活了整整一年。“2015年,我在重庆租了一套房,自己做饭,像一个重庆人那样生活。”范稳说,他需要把自己1985年从西师毕业后到2015年这30年间脑海中关于重庆的空白填补上。

那一年中,范稳查阅了超过400万字的文史资料,采访了超过20位当年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

重庆之眼》作者范稳。

重庆之眼》中很多情节设计都源自当年的新闻报道,比如重庆市民龙舟赛上面对敌机扫射仍以旗为枪击鼓竞渡的桥段,就是他从当年的《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上找到的真事。

小说人物大多都有真实原型

书中的三位主人公也都是有原型的。范稳说,女主角的一些经历是来自于一位中学女教师,“当年她可以说是重庆社交场上的名媛,我采访时她已90多岁高龄了。”而书中的空军飞行员刘云翔就是综合当年抗日空军飞行员的日记、和恋人的信,还有史料报道综合创作出来的。

重庆之眼》动笔于2016年初,范稳前后写了9个月,随后又花3个月修改了5遍。

重庆之眼》首发时范稳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 详情点击》》

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书中范稳对大轰炸的惨烈着墨并不多,但对重庆市民在大轰炸下的乐观精神、生活状态写了不少。他更希望体现的是当年重庆人的“”,“这样的‘熬’在重庆人身上体现得最有特色。我看了很多回忆录,有太多人家破人亡,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但他们一直没有屈服,一直在熬。没有说日本人太厉害了,我就不和你干了。这就是一种坚韧。

同时,范稳指出,过多描述苦难没有意义。他要体现的是对战争的反思,战争文学的终极目的还是追求和平。

此前,为了创作《重庆之眼》,范稳曾到重庆住了长达了一年,查阅了超过400万字的文史资料,采访了超过20位当年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

重庆之眼》将“漂流”到全国100个城市

同时,主办方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今晚还宣布,“中国好书”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本次活动将同时在线上和线下开展,共持续3个月。包括《重庆之眼》在内的63本“中国好书”(含入围),共计一万余册,将会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全国100个城市展开漂流。各城市的地铁、步行街、公园、社区、咖啡馆等都会有投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