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人选 三种方式投票
01号 蔡美岐
——带着盲人“看”世界的残疾人志愿者
女,62岁,渝中区菜园坝街道石板坡社区居民。她是一位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微弱的半盲残疾人。近三年来,为了帮助盲人朋友圆上“好想出门‘看’世界”的梦想,在带领大家参团旅游屡遭拒绝后,她毅然决定“自由行”,先后带领200多位盲人游览了北京、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等地数十个景点。为了确保旅行的安全,她每次都要做大量功课,详细规划安全的旅游路线,妥善安排坐车和食宿,保证每位盲人全程都能受到照顾。
02号 邓梅
——身残志坚积极面对人生的创业者
女,48岁,重庆铭安家政服务公司创始人。2005年4月,邓梅因车祸颈椎严重受伤,导致高位截瘫。经历了痛苦、轻生、抑郁之后,邓梅重新“站起来”,创办了重庆铭安家政服务公司。如今,邓梅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公司,还成立“轮椅家政联盟”,帮助更多残疾人创业。同时,邓梅热心公益,多次到社区梦想课堂讲课,与群众分享她自强不息的逐梦历程,鼓励人们努力追梦。她还为遭遇意外伤害的残疾人和家人作心理辅导,用自己的经历、感受鼓励他们走出阴霾,积极面对人生,成为了许多残疾人的知心大姐。
03号 方凤富
——50年如一日“学雷锋”的著名国画家
男,78岁,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国内著名国画家。他开设“雷锋班”免费教授国画,50年来为七八千学生授课。从农村走出来的方老一直不忘家乡,在重庆直辖之初,他捐款4万元为忠县官坝镇鲤鱼村小修建新校舍;2008年,方老又拿出稿费60多万元,捐献给官坝镇中心小学修建校舍;每年还拿出4万元钱奖励优秀学生。方老的“学雷锋”不是口号,而是一种习惯。他说,“学雷锋这件事没有止境,只要人人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社会就会越来越温暖、文明。”
04号 官华见
——义演筹善款的“草根歌手”
男,45岁,重庆开县岳溪镇人。他是一位热心慈善的草根歌手。2012年,为帮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余美玲筹集骨髓移植手术的医疗费,他连续在街头义演140多场,筹集近40万元善款。2013年,为挽救生命垂危的22岁少女曾逍,他坚持义演1个多月,为她筹集了32万元的手术费用。此外,他还为南川区、大足区、开县等地的肿瘤患者义演,募集善款超过150万元。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了他的志愿义演队伍中。
05号 何荣锋
——百万支票报答一饭之恩的诚信商人
男,41岁,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人。1993年,17岁的他与老乡在前往浙江打工的路上遭遇小偷,在沿路乞讨13天后,饥肠辘辘的他们遇到好心人戴杏芬的一饭之助。20年来,他从乞丐变成打工仔、承包商、家具厂老板,但他从没停止寻找恩人。2013年,他在浙江临海找到戴杏芬,并给她100万的支票作为报答,但她没有收下。一个是施恩不图报,一个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温暖美好的故事,传递着人间的大爱。近日,浙江正筹备将何荣锋与戴杏芬的故事拍成公益电影——《一辈子的姐弟》。
06号 黄文治
——带着妈妈去上学的12岁少年
男,12岁,万州区李河中学初一学生。他8岁时,妈妈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9岁时,爸爸外出务工,从此便音讯杳无。爸爸离家后,小文治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担,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今年1月,妈妈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黄文治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学,学校为他们安排了职工宿舍,并免除了小文治的学杂费。为了让妈妈可以多看看外面的风景,他常用轮椅推着她到户外散步。他说,“在梦里,他常常会梦到自己长了一对翅膀,带着妈妈去飞翔。”
07号 蒋亚/宋昊恩
——永不折翅的雄鹰
蒋亚,男,41岁,宋昊恩,男,38岁,均为重庆电视台员工。蒋亚爱岗敬业,18年来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精品电视节目。他一直担任《鸟瞰新重庆》航拍总摄像师,他常说:“重庆有大美的山山水水,拍不好,对不起家乡父老!”宋昊恩,3次参加《鸟瞰新重庆》的拍摄,并担任今年航拍的总导演。为完成任务,他看完了近年来国内外上百部航拍作品,拟定了细致入微的拍摄计划。9月13日,蒋亚、宋昊恩及同事在执行《鸟瞰新重庆》航拍任务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因公殉职,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他们深爱的电视艺术事业。
08号 毛青
——抗击“埃博拉”疫病的白衣天使
男,51岁,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2014年10月,他被委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医疗队首席专家,执行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务。他带领大家,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建立起诊疗中心,展开医疗工作。他以军人的使命和医生的大爱,毫无畏惧奋战在第一线,历经生死考验,在异国他乡坚守了整整51天。他带领医疗队接诊112人,收治疑似和确诊的埃博拉患者65名,出色完成了祖国赋予的任务,确保医疗队164名队员无一感染。
09号 毛相林
——扶贫攻坚的英勇卫士
男,56岁,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主任。1997年以前,位于竹贤乡的下庄村与世隔绝,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七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出山公路。反映他们修路壮举的“下庄精神”图片展览在全国引起轰动。路修通后,通过10多年的努力,烤烟、柑橘、养鱼、芝麻、西瓜等产业已在下庄村发展起来,仅烤烟、柑橘两项作物每亩都能增收3500—4000元,当年的全国贫困村将在今年实现脱贫目标。为了缩短农产品送进城的时间,他又带领村民拓宽了通村公路,开凿出下庄人的“致富路”。
10号 梅忠全
——勇破世界纪录的“海豚男孩”
男,26岁,重庆市残疾人运动员。7岁时,他小学时因为事故失去了双手。事故后,梅忠全开始练习用脚生活。2009年,他跟随韩祖蓉教练学习游泳。坚持刻苦训练的他从未缺席过一次训练课。今年,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男子100米蛙泳SB5级比赛中,他以1分30秒3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最终夺冠,被人们称作“海豚男孩”。梅忠全说,他希望本届全国残运会后,他能有机会入选国家队,参加明年在巴西举办的2016年残奥会,为国家争光。
11号 米智慧
——传递生命希望的器官捐献协调员
女,58岁,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专职协调员。她在护士岗位工作36年,退休后成为我市第一位器官捐献专职协调员。每天,她都忙碌在器官捐献者和等待器官捐献的病人间,发现潜在捐献者、讲解法律法规、组织专家评估、见证记录器官捐赠摘取全过程,为捐献者举行悼念仪式。她就像行走在生、死边界的使者,用捐献者的器官连接、延续被捐献者的“新生”,搭建着生命的桥梁。在全市成功实施的52例器官捐献中,她参与协助了48例。
12号 漆帮祥
——同辖区居民亲如一家的社区民警
男,48岁,南岸区公安分局南坪派出所警长。为多接触社区居民,多了解社区情况,48岁的他,每天都要徒步走几公里远的路程。他真诚为民的举动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被辖区群众称为“最值得信赖的人”。2014年,他获得“中国城市力量峰会暨2014年度腾讯筑德人物”称号,并获得8万元奖金。为了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关怀与温暖,他将8万元捐出,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以民警个人名义成立的公益基金“帮基金”,”目前已收到捐款近40万元。
13号 司永林/梅洪
——舍小家顾大家的铁路职工夫妇
司永林,男,55岁,重庆车务段綦江站客运员;梅洪,女,54岁,重庆车务段綦江站客运值班员。夫妻俩在铁路上度过30多个年头了,每年春运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两人虽然近在咫尺,却又有着特殊的距离。结婚28年来,每年年三十他们都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保证无数家庭在除夕夜能够团圆而忙碌,他们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把全家除夕团圆的梦想往后拖了一年又一年。他们说,退休后,一定要全家一起好好地团个年,补上这顿欠了几十年的年夜饭。
14号 陶海峰
——大巴山动物的“救助神”
男,43岁,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15年前,身为护林员的他救活了一只受伤的猕猴,这是他第一次救助野生动物。常年游走在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山野林中的他,自掏腰包建立野生动物救助站,救助伤残动物不计其数。15年,他把爱与青春奉献给大巴山,长期坚持照顾伤残动物,用行动诠释了他对大自然的真情与挚爱。今年年初,他把救助站交给国家管理,尽管不用再救助受伤动物,但他说,“我仍会用满腔真诚善待大巴山里的每一只动物。”
15号 王博
——热心公益勇于助人的好小伙
男,23岁,成都铁路局重庆机务段机车乘务员。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他坚持“开好车、做好人”的人生信仰,2012年9月,在金沙江中救起一名60多岁的老人;2013年雅安地震期间,作为青年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运送物资、救助伤员;2014年5月23日,他奋不顾身,成功从暗流涌动的嘉陵江中救起了一位溺水青年。被誉为“感动山城好小伙”,2014年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获得重庆市“青年五四奖章”。
16号 邬荣禄
——扎根大山献身教育的“草帽老师”
男,59岁,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新陆村小学教师。他患有多形性日光疹,需要随时戴着草帽遮光,因此被孩子们称为“草帽老师”。在他早年任教期间,当地交通条件恶劣,每逢大雨天他坚持送几十名学生过河。为了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他坚持不漏一节课,对妻子、儿子诸多亏欠。2014年,自己意外受伤,头上缝了7针,第二天就执意回校带病上课。邬荣禄明年就要退休了,但他打算延迟退休,再坚持两年,等最后3名学生毕业后再离开。
17号 张永忠
——创新敬业的汽车发动机维修工
张永忠,男,51岁,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北发动机工厂维修工。他虽只有高中学历,却凭着对汽车的热爱和刻苦顽强的工作态度,从一个汽车修理门外汉,成长为长安汽车发动机质量的把关人。在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中,他创新创造“望、闻、听、切”诊断方法,后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2002年至今,他解决售后服务问题累计50多件,解决发动机疑难杂症400多件,解决发动机制造过程质量问题300多件。5月,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8号 赵庆华
——把爱献给患者的“守候天使”
女,52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她从事医护工作33年来,一直用真心守候在患者身边,照顾了11万以上的患者。23年前,因坚持照顾离不开她的患者,怀孕的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面对不幸,她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把对未出世孩子的爱,转化为对每一个病患的关心。2008年汶川地震后,医院接收了156名伤员,其中大都是来自北川中学的孩子。赵庆华对孩子们呵护有加,视如己出,他们都亲切地叫她:“赵妈妈”。2015年,她荣获国际护理届最高荣誉——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是重庆地方医院获此殊荣第一人。
19号 周木文
——农民工权益的“铁杆卫士”
男,58岁,城口县司法局基层科科长。20多年,他先后奔赴全国十几个省市,为农民工代理200多个案件,索回经济赔偿近2000万元。1994年,儿子摔落山崖,在外地维权的他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2008年11月,妻子病危,他赶回家时,妻子已说不出话来。妻子去世后的第三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赴外地办案。儿子与妻子的相继离世,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重庆市优秀公务员”、“重庆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
20号 周召兰
——用责任家训践行孝老睦邻美德的模范
女,44岁,涪陵区同乐乡仁寿村党支部书记。“上尽供养之责,下尽抚养之责,中对他人尽帮助之责”,周召兰时刻谨记家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老、爱亲、睦邻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0年来,她用勤劳改变贫寒家境,照顾老人,培育子女成才,2014年,一对双胞胎儿子双双考入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村书记,爱岗敬业,关爱弱势群体,带领群众致富,周召兰家的“责任”家训变成了“村训”,激励着村民们。该村连年评为“五好党支部”、“党风廉政示范单位”,村内无犯罪、无邪教、无懒汉、无不孝儿女,在2014年摘掉贫困村帽子。2015年周召兰家庭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