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创业样本调查:有人公司估值3亿 有人亏十几万

17.05.2018  08:47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20万人。上班还是创业?这道选择题摆在学子们面前。

从零到一、从无到有,大学生创业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是不是成功的捷径?重庆商报对6位或是创业成功,或是已经走在创业路上的重庆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采访,他们的经历,也许对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成功者

有人完美转型 有人占据行业半壁江山

创业路上,有人欢喜有人忧,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创业成功,但是成功者的经历,能给予后来者鼓舞。

姜军 卖水果转型搞影视 去年800万销售额

从利用O2O模式在校园售卖鲜切水果,再到转型文化传媒,做影视拍摄。过去6年,姜军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两次创业。

2012年,还在读研一的姜军和成员们在重庆邮电大学的校园里,创立鲜果切O2O——菜小二,专门向在校生提供鲜切水果外卖服务。但好景不长,因经营不善,姜军不得不关闭店铺。毕业后,他重整旗鼓二次创业,转型搞文化传媒。

这一次,他是看到了影视制作业“线上+线下”模式的机会。传统影视制作多在线下,获客有局限,成本高且产品类型少,如果搬到线上,推出多种方案,一定有市场。当时正值猪八戒网兴起,上面流量足但却没有做视频设计的团队,于是“小二郎”就成为了上面第一批做视频设计的人。后在平台的支持下,一年时间不到他们就成为该类别的TOP1,第一年营收就破了百万。

在线下,“小二郎”和当地团队合作,布局全国,实现“影视+中央厨房”模式,外地客户线上下单,由重庆总部制定出脚本,发给当地合作摄影团队录制,线下团队再把半成品返回重庆总部的中央厨房剪辑,最后再把“”端给客户。通过这种模式,40多名成员在去年创造了800万元的销售额。

王元 自主研发“云打印” 企业估值3亿元

和姜军一样,王元的创业始于校园。大四那年,王元在重庆理工大学看到约三四十个同学在打印店焦急排队打印论文,就有了对打印机升级的想法。

先小范围试验了下大家对‘自助打印’的需求,看看有多少人接受‘云打印’。”王元说,当时建了一个打印平台,同学通过平台将文件传来,他再手动打印、送货上门,一学期下来,效果很不错,有时候甚至忙不过来。

2013年,他和成员们筹集20多万元创办重庆颇闰科技有限公司,在一间地下室里研发出了名为“流海云印”的自助打印机。为获得资金,团队接连参加各种比赛,在上百场路演后,他们获得了三轮总额近千万元的融资。

记者在王元公司看到,该公司的第三代设备约一人多高,有两块屏幕,一块为打印操作页面,另一块可投放广告。学生既可直接插入U盘进行打印,也可将文件上传至网站、App、微信联网打印,设备除提供传统的打印业务外,还拥有在线文库打印、查重等功能。打印时,只用扫描机器二维码即可付款。除打印业务之外,王元和团队又挖掘出“流海文库”板块。鼓励学生把学习资料上传共享以换取一定的奖励积分。2017年,“流海云印”营收1000万元,平均每月有200万人以上使用,业务量同比增长40%,占据国内“云打印”市场约一半的份额,企业估值3亿元。

王琪 紧跟风向走 小店也能年营收150万

2013年,当王元在利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创业时,正读大三的王琪却把重庆工商大学里的10平米寿司小店搞得风生水起。

创业要学会观察。”王琪说,大二一次旅游时,他在外地发现了一家寿司小店生意极好,并想起了学校没有寿司店。在观察到寿司消费群体多为女性后,想起学校女生占绝大多数的他,立马回重庆学起寿司制作,随后迅速在校园开了一家不足10平米的寿司小店。通过大学生网上社交圈推广,王琪的寿司生意迅速火爆起来。

创业要紧跟消费者的风向走。”2015年,韩式饮食备受年轻人追捧,他围绕“韩式”推出新产品,卖起烤冷面、韩式快餐。后看到大学生热衷外卖,他又送起外卖,并将店搬到工商大学的后门,主打离食堂最远、全是女生的新北区公寓市场,还开起火锅店,在销量的最高峰,一年营业额约150万。

摸索者

有人抱团搞联盟 有人“卧底”淘经验

大学生创业者在前行中遇到的每一个想法、每一道坎,对于后来者都是宝贵的经验。

陈长彬 从艺术到商业 打造影视集群

2013年从川美毕业的陈长彬,曾因大学期间制作独立电影在院线放映而被媒体报道。时隔5年,在香港、北京历练过的他回到家乡,和一群大学毕业生开始了创业。

上周的一个中午,记者在大学城微企梦花园见到他,他刚刚完成一部商业片的拍摄,下午还有另外一场拍摄。他向记者介绍:“我们正在从纯影视创作偏向商业转型。

BT影创联盟

记者了解到,陈长彬和成员们正在打造“BT影创联盟”,是一条涵盖影视创作全产业链的集群。加入联盟的工作室各有分工,例如有的工作室专门负责写剧本,有的工作室则专门负责拍摄。“目前联盟里有10家成员公司,大家相互协作,提高效率,自己的团队主要负责拍摄部分。”陈长彬说。

目前,陈长彬的团队和“BT影创联盟”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他表示,自己的团队当下最大问题是获客成本非常高,每个项目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沟通期,而从“BT影创联盟”整个集群来看,各个加盟成员还未找到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

杨家俊 边亏边创业 似乎找到方向

杨家俊 (左二)和团队

过去一年多,重庆工程学院软件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杨家俊,连续创业3次,从亏了十几万到赚回本,再到如今每月亏3万推广新项目,他不断摸索找寻创业的方向。

第一次创业是去年4月,‘无人货架’爆发的时候。”在石桥铺的创客邦,杨家俊向记者述说前两次创业经历。那段时间,他们在学校女生寝室铺设“无人零食柜”,由学生在网上递交表格申请,选择想吃的零售,再把装满零食的货架铺进寝室,每周结算一次,吃不完可退货。但这次创业仅不到半年,就因收款机制不成熟而叫停,杨家俊与其团队总计亏损十几万元。

去年9月,杨家俊看到向新生售卖电子产品的商机,多方筹集10万元,用拼团或者买电脑送被子的方式进行营销,半年时间,创造了100万的营收,盈利10万元。

今年,他又发现了新商机,“校园市场缺少电子产品维修平台。我想把卖电子产品和维修结合起来。”据他介绍,他与团队成员现在正打造的“小鹿之家”校园30分钟快修平台,已经试点3所高校,学生线上下单,本校负责人上门维修。由于快修平台的投入,杨家俊的团队又进入亏钱模式,平均月亏3万。

对于第三次创业,杨家俊似乎找到了方向,他有信心地说,虽然现在亏损,但这次的项目有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利润能翻几倍。 

小白 创业从当店长开始 正探索新模式

2016年,美术专业毕业的小白看到沿海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娱乐性画室,决心在重庆寻找相关创业机会。“重庆本土的文创产业正在逐步发展,且娱乐性画室非常少,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将增大。”小白这样认为。

小白有了创业想法的第一步是市场调研。正好当时一家刚到重庆的全国连锁娱乐画室正在招聘,小白顺利成为了店长,能近距离接触到娱乐性画室的运营模式。她向记者透露,娱乐性画室的收入非常多样,既有培训班,也可以出租画具收费。此外,娱乐画室还可以承办一些文化活动来获取收益。在当店长的那段时间,小白发现重庆的娱乐性画室市场需求还比较大,画室每天进店10人左右,每月新增会员超过10人,每月营收约5万元。平日里70、80后客户居多,在周末和节假日,部分家长常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同时,她也发现了娱乐性画室的不足,比如专业和娱乐没有并存,当周末孩子们前来体验时,缺乏专业的引导。

感觉摸清了市场的小白在今年离职,于3月在弹子石商圈租下一间门店,开了家名叫“有模有样”的娱乐画室。她告诉记者,除了她自己外,门店还聘请了专业的老师,方便随时在场主动引导、指导前来体验的人,她希望摸索出一种既专业又娱乐的画室新模式。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