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五十八期
重庆市采取有效措施
着力破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难题
把好精准识别与精准退出两个关口,事关脱贫攻坚战成败。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针对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规范识别流程,明确基层责任,有效解决贫困识别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针对识别过程中,由于基层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主观随意性较大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优亲厚友等而影响识别精准度的问题,制定完善了“八步四公示”的工作流程和“四看四访四算四审”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强化村民小组和村委会在贫困识别中的职能职责,把村社两级作为贫困识别的起始关键环节。进一步做实民主评议流程,利用农村“熟人社会”,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户、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识别的积极性,通过互相评议,让群众心服口服。如巫溪县创新方式,由村支两委牵头,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调查摸底汇总表,民主评议出当年脱贫的贫困户以及继续享受扶持政策的贫困户。该县在民主评议时,除设置硬性排除条件外,同时将参评对象的房屋条件,生产物资水平、受扶持情况、家庭收入等列为“横向比对”条件,将相对“富裕户”排除扶持范围。
二、细化识别标准,完善信息系统,有效解决贫困户资产收入核实难的问题
针对贫困农户资产收入的真实信息获取难的问题,以大数据思维和手段,创新识别方式,提高对象识别的智能化、快速化和准确度。在坚持原有识别标准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7项比对排除指标,包括房产情况、消费水平、机动车、出国留学、雇佣经营和举报属实等方面。同时,我市不断完善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推出了贫困农户在线查询系统、手机版查询系统等,建立完善了与民政部门的低保系统和医疗救助系统、人社部门的社保系统、教育部门的学籍管理系统、卫生与计划生育部门的建卡贫困患者系统、残联的残疾人管理系统、国土房管部门的房屋产权登记系统等的有效对接机制,开展数据比对,实现资源共享。2015年通过大数据比对,我市发现原贫困户系统中的财政供养、入股股东、购买好车、购买商品房等四类人员共1.7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目前已经以户为单位全部转化为一般农户并清退了有关帮扶资金。
三、扩大宣传培训,加强工作督查,有效解决贫困识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针对贫困地区农民居住分散,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个别农户对扶贫的有关信息不清楚、不了解的情况以及部分基层公示公告效果不够好等问题,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和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专题培训和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培训贫困户的评定方法、流程等,切实将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每个贫困家庭都能及时了解扶贫信息并自主行使相关权利,确保评定程序阳光透明、确保评定结果群众认可,从源头杜绝不公正现象发生。同时,我市加大督查力度,将精准识别作为督查重点内容,多次推进建档立卡“回头看”,定期组织多部门、多层级参与的明察暗访。针对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点对点下发整改通知书;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从严追究人员责任,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
四、健全评价体系,定量结合定性,有效解决贫困退出“唯收入”的问题
针对一些基层在检验贫困退出时只注重核算收入的问题,在制定脱贫验收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时,不仅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仅看收入情况,更要看住房、医疗、教育的保障情况以及各项到户政策的落实情况;不仅看脱贫户当前情况,更要看脱贫前后的对比变化情况。具体来讲,我市检查验收主要突出“五看”: 一是看贫困户的家庭情况。 即,家庭收入有增长,产业发展有渠道,住房安全有保障,医疗费用有落实、子女教育无辍学,兜底政策全覆盖等。 二是看贫困村发展变化。 即,“建八有”、“解八难”落实情况,并重点掌握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扶贫产业项目的落实情况等。 三是看帮扶工作是否到位。 即,驻村工作队人员到位情况,帮助制定脱贫规划及落实脱贫项目情况,村务工作熟悉情况,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认可情况等。 四是看脱贫程序是否合规。 即,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是否严格执行了规定流程。 五是看资料是否齐全。 即,是否做到一户一册、一村一档,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真实、管理是否完善、保存是否完好。
五、创新验收方式,社会广泛参与,有效解决贫困退出“误脱贫”的问题
为防止“虚假脱贫、被动脱贫”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对象退出机制和检查验收办法,坚持群众主体、广泛参与的原则,在“较真”、“从严”、“过细”上狠下功夫,采取区县自查、市级验收、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四位一体”的脱贫验收工作方式,对脱贫成效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评价。 一是在脱贫程序上,突出严谨性。 继续坚持民主评议、逐户核实、签字确认、公示公告的程序,贫困户能不能脱贫,由群众说了算,由民众评议说了算。 二是在评估内容上,突出完整性。 今年除继续开展重点县“摘帽”的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外,还将开展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第三方评估。 三是在时间安排上,突出科学性。 今年我市将从12月初开始启动检查验收,至明年1月中旬结束。在这期间,我们将坚持“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逐县逐村逐户开展检查验收。 四是 在组织方式 上,突出广泛性。 今年除继续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全程参与脱贫验收外,还将更广泛地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参与评价,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广泛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贫困退出“不稳定”的问题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注重临时性、短平快项目;忽视建立长期持续增收机制”以及部分处于脱贫临界线的群众易返贫的问题,及时开展“1+1+13”脱贫攻坚政策“回头看”工作,重点围绕产业带动、搬迁安置、转移就业、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低保兜底等“六个一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调整优化。比如,在产业扶贫方面,制定出台股权化改革、资产收益试点等相关政策,探索建立贫困农户与市场主体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贫困户拓宽长效增收的渠道。在医疗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大病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和扶贫小额意外保险的保障水平,着力缓解贫困人口医疗自费负担。在教育资助方面,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提高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标准。在低保兜底方面,建立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确保低保兜底“兜得住”。同时,我市还及时启动了统筹城乡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课题研究,着手起草《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建立扶上马、送一程的脱贫后扶机制,保持至少3年的政策过渡期,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