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十二期

02.03.2018  12:53

  

重庆市坚持统筹谋划与分步实施

  

以“十二大行动”为抓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扶贫格局变化,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为统揽,围绕如期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三大任务,以更加聚焦深度贫困、更加注重区域发展、更加筑牢保障政策、更加突出改革牵引、更加激发内生动力、更加坚持分类指导为原则,严格标准、不赶进度,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确保到2018年,实现奉节县、石柱县整体脱贫摘帽,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到2019年,实现城口县、巫溪县、酉阳县、彭水县整体脱贫摘帽,18个深度贫困乡镇基本完成攻坚任务,余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到2020年,实现贫困区县全部摘帽、深度贫困乡镇高质量脱贫、区域整体贫困有效解决、全市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以内、返贫率控制在0.5%以内。

  一是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推进贫困区县网状型交通建设。建成黔张常铁路、黔江至石柱高速,加快建设郑万高铁、开城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西高铁万州至城口段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深度贫困乡镇内通外联交通网络,打通农村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通达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车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所有贫困村实现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到今年底基本消除贫困户存量D级危房,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在贫困乡村开展“治污”“绿山”“净水”“美环境”行动,打造具有巴渝特色的美丽乡村。到2020年实现全市乡镇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居民聚居点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覆盖,生活垃圾有效处理行政村比例达到95%以上。

  二是以“三变”改革试点为突破点,深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行动、金融精准扶贫行动。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优先保障贫困户参加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险种,创新产业精准扶贫保险。改革产业补助资金使用方式,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推进涉农领域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每个贫困区县每年用于股权化改革的财政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加快农业特色产业链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覆盖带动,支持贫困区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在每个村培育提升1—2个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接二连三”要求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健全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推进机制,确保贫困区县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开展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创建。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和“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农户”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在债券市场发债融资。搭建企业服务快速通道,推动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10家以上。推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保”,积极探索土地收益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险资直投试点。

  三是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推动电子商务扶贫行动、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所有贫困区县建成区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产业的电子商务扶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探索“大数据+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贫困户”和电商网店“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电商脱贫新模式。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给予适当补助和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每个贫困村至少培育1名电子商务带头人,每年开展2次农村电子商务现场观摩活动。在贫困乡村培育一批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保健养生游等业态,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等。推行景区带村、企业(合作社、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贫困户直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每户给予3万元到户补助、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扶持。

  四是以坚持志智双扶为落脚点,深入推进教育文化扶智行动、就业创业扶贫行动。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到村到人,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全面接受中、高职业教育。实施“三大专项计划”和高中贫困毕业生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招生计划、免费学前师范生和全科教师计划。市属大专院校每年定向招收一定名额的贫困户子女。深入实施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区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级率达100%,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设立“乡贤讲理堂”、脱贫攻坚“讲习所”,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巡回宣讲。依托人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积极发展“雁归经济”,完善贫困地区大学生和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一户一人一技能”培训计划,实现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全覆盖、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难以实现市场化就业的贫困人口、低保对象和残疾人。

  五是以实现基本保障为根本点,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健康医疗保障行动。贫困户、深度贫困户建房补助不低于每人1.2万元、1.5万元。以搬迁建房负债不超标为底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农房整宗地收益权收储。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技能培训、劳务转移、资产收益等后续扶持政策优先覆盖搬迁贫困户,实现每户有1—2个增收项目。全面完成“十三五”25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深化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夯实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慈善帮扶“五重保障”。对贫困人口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完善贫困人口大病商业补充保险。设立区县贫困人口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全面实施区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改革。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已纳入低保兜底、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到2020年前继续享受低保政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特定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机制。

  六是以破解深度贫困为支撑点,深入推进集体经济壮大行动、社会协作动员行动。通过资源有效利用、资产量化确权入股、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租赁业务、发展混合经营、地票收益分成、林权权益让渡、实施光伏扶贫、发展互助资金等方式,培育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资本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乡村旅游,协商回购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养老产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强化对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到2020年,基本消除无经营收益的“空壳村”。坚持聚焦深度贫困乡镇精准发力。加大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规划实施扶贫项目2300余个,市财政每年新增安排每个深度贫困乡镇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区县政府统筹落实资金1000万元,市级相关部门计划落实项目资金50亿元。坚持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工作体系,统筹调度项目、资金、力量。深化鲁渝东西扶贫协作,对接东部经济发达县“携手奔小康”行动,重点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项目。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对接落实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健全市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制度,优化区县对口帮扶机制。推行强村与弱村结对共建,深入推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完善社会扶贫激励政策,每年“扶贫日”期间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