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洞天福地 九天飞下白龙来

07.04.2017  09:25

飞龙洞全景

堰序

陈公堰

飞龙洞

在松溉镇西郊茅园村、距离镇中心约一公里处,有一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飞龙洞。所谓洞,其实是小溪“虾筏口”流经此处自然形成的一处高约50米、突出约20米的悬崖。那里,既有怡人的自然风光,也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既有惠及百姓的水利工程,也有让人流连的摩崖石刻,是永川境内一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二郎神与观音菩萨打赌

在当地,飞龙洞又名“洞子潭”。相传很久以前,二郎神找观音菩萨打赌:“我一夜之间能把一群猪从天上赶到长江。”观音菩萨担心二郎神把猪赶到长江后把长江堵塞,给人民造成水灾,于是就半夜学鸡叫。这时,二郎神正好把猪赶到松溉石包冲的上空,还差一里路左右就到长江了。他听到鸡叫,以为天已经亮了,自己输了,气得从天上一屁股坐了下来,在地上坐了一个深深的水潭,就是现在的“洞子潭”;他把赶猪的鞭子用力一抽,就在石壁上抽了一个斜斜的、嘴巴状的石洞;再一抽,又在石壁上抽成了一条长约40米、深约3米的石缝,就是现在的“二层岩”。而他赶的那些猪呢?则变成了潭边的一个个黑乎乎的、圆溜溜的大石包。还有人说,飞龙洞的得名是因为水潭里住着一条飞龙,因此潭水从未干过;洞和“二层岩”是那条飞龙在潭边没人的时候出来活动,飞舞着身子在石壁上留下来的痕迹。

透过这些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间接感受到了飞龙洞非同一般的自然景观。

龙洞:九天飞下白龙来

飞龙洞西连青紫山,东靠龙船坡,上接金马桥,下通万里长江。洞的顶部是一块巨大的石坝,坝中有一条约两米宽的石沟,流水常年由石沟倾泻而下形成一道状观的瀑布。对该瀑布景观,在飞龙洞现存题刻《即事吟》中有这样的描绘:

朗□□□片刻开,九天飞下白龙来。(注:由于题刻上部分字迹模糊看不清,以方框代)

云翻雨乱惊心目,风捲波鸣起电雷。

如果说瀑布是一道“门”,那“门”里则是由悬崖形成的天然石洞。洞深约20米、宽约50米,略有坡度但地势开阔,历来是学生们搞“野炊”活动的好地方。抗日战争期间,这里不仅是人们纳凉休憩的地方,还是躲避日机轰炸的天然防空洞。因此,这里曾一度设有茶馆。

由于飞龙洞地势较低,潭水终年不枯。每当干旱,潭里的水就成了救命水。据退休教师彭天佑老人介绍,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抽干潭水抗旱的共有三次。第一次记载的是“乾隆四十二年车旱”,用魏碑体刻于潭右侧水下一块巨石上;第二次记载的是“一九五二年五月松溉搬运工会车水抗旱”,用楷体刻于潭底石块上;第三次记载的是“一九六三年和平大队车水抗旱”,仍用楷体刻于潭底石块上。由此观之,飞龙洞不愧为松溉人民的洞天福地。

题刻:命名、记事、写景

飞龙洞题刻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

一是命名纪念。包括“飞龙洞”、“陈公堰”。“飞龙洞”三字题于离水面七八米高的崖壁之上,阴刻楷体,字径约70厘米、字高1米,字龛高1.5米、宽2.8米,龛体的右上角落款“道光十二年陈汝钧刻题”,字径约8厘米。在“飞龙洞”题刻右面离水面约20米高的崖壁上,刻有“陈公堰”三字,字体、字径与“飞龙洞”基本相同。字的上方依山凿石修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堰沟,将流经飞龙洞的水引向后山的向家湾等地,使数百亩农田得以自流灌溉。据《松溉镇志》记载,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飞龙洞水利工程完工,于是人们在飞龙洞石壁上题“陈公堰”以作纪念。

二是记事存史。除抽水抗旱题刻外,在“飞龙洞”三字之下、掉落河中的数块巨石之上,刻有单字字径约10厘米、题为《堰序》的上千字序文。遗憾的是由于巨石被后人开凿破坏,如今已无法读通石上文字。但扫去石面上的青苔,依稀可见“我陈氏自洪武二年由楚孝感入蜀”、“避难黔省”、“葬水碾场石河沟”等字样,落款为“大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岁季冬月中浣”,与“飞龙洞”落款年代一致即为1832年。从这些残留文字可知,该序记载了陈氏家族迁居松溉后繁衍生息、艰苦创业的历程,如同一部精减版的《陈氏家谱》。

三是写景抒怀。飞龙洞风景怡人,描绘飞龙洞自然景观的诗作自然成了题刻的重要内容。在散落潭中的数块巨石上均可发现题诗。虽然遭到开凿破坏或潭水淹没,这些题诗已无法完整识读,但位于“飞龙洞”右边石壁上的四首题诗却保存相对完好。从题款上获知,分别为66岁的陈汝钧题诗三首、其弟陈汝镐和诗一首。

陈汝钧题所题三首除《即事吟》外,其余两首分别为:

其一·响水石

不是河源此石生,汤汤那得□中鸣。

俨然巫峡面前倒,恰似蛟龙脚底争。

意冷疑沾衣上湿,神恬直向耳边倾。

低徊忽悟相泣诀,声到无时亦有声。

其二·甑子石

地成巨灶天成房,屹立溪中一甑□。

莫厌运粮无入处,何愁满釜自流长。

薪翻日月千年火,气喷烟云百谷香。

盛世游民长鼓腹,只堪悦目不堪尝。

造像:历经风雨,见证沧桑

在“飞龙洞”底部有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一座小庙。小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被毁,现仅存一尊千手观音摩崖造像以及小庙门楣上的“普陀胜境”等题刻。在“普陀胜境”题刻左边有“皇明万历十五年八月初七”字样。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由此推知,该造像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虽然造像已部分风化并遭到人为破坏,但通过其轮廓、造型仍能看出雕刻技法的精湛。

在造像左边石壁上还残留有八行题字,虽然风化剥落严重,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初四之期见岩洞”、“真舍赀命匠镌妆”、“功德周完开光表忏”、“佛作证永不相侵”、“镌匠李正堂”等字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庙、造像的相关信息就如同这些残留的文字已变得模糊不清了。

石头无语竹相伴,流水有声寻知音。据悉,今年初永川区政府与中铁建重庆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松溉古镇保护与开发框架协议,拟用五年时间将松溉古镇打造成为5A级景区,届时,历史悠久的松溉古镇将焕发出新的魅力。而作为一处历经数百年风雨,拥有洞、堰、题刻、造像等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飞龙洞,也将伴随古镇开发的步伐进一步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向世人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洋 通讯员 张义骞 图/王国梅 陈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