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艺兵往事 | 我和刘晓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1974,贺新春(左3)和刘晓庆(右3)在成都。
以1970年代文艺兵生活为题材的电影《芳华》热映。当年现实生活中的文艺兵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为此我们采访了前四川省军区重庆警备区宣传队的两位男女文艺兵——贺新春、刘嘉良,用两期专栏打望重庆文艺兵的如烟往事。
1973,重庆警备区宣传队女兵。
优越感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当时当兵是很牛的,换上军装,走在街上都不一样。”市委党校退休教员、前重庆警备区宣传队乐手刘嘉良,引用当时流行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两句唱词,谈到当时当兵的优越感。
优越感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干部子女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说不出来。但他走路、说话,他们父母来看他们,给他们带来的东西,比如奶粉呀这些,优越感就显出来了。但总的说来不明显,只是有时候显露在无形之中。宣传队有老红军和老八路的子弟,大家当时都年轻,有时有点小矛盾什么的,难免,但是整人不敢,没有《芳华》里面那种欺辱人的事。”
渝中区文化局退休干部贺新春,是队上的舞蹈演员,老八路的女儿,家里有两个大姐姐。“按当时的说法,我身上很多‘骄娇’二气,要‘斗私批修’。确实有一些表现很气人:有一次我们宣传队下到长寿湖去演出,地方上很热情,请我们去一个小岛上吃鱼,环境也好,鱼也好,但我就是不吃,队上还有几个女孩也不想吃。我家里是北方人,吃鱼比较少。现在看来,当时我就是个傻瓜。”
关于吃的,刘嘉良另有糗事。“有一次我们到望江炮兵连去慰问演出,战士们也是热情得很,把他们最好的东西拿给我们吃:每人面前端上来一盘肥肉。队长说:吃得下去要吃,吃不下去的,更要吃,不能伤了战士们的感情,反正必须吃完!我完全是硬吞进去的,从此看到肥肉就伤人。”
真家伙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文艺兵就是涂脂抹粉、吹拉弹唱跳。但贺新春、刘嘉良他们这帮文艺兵首先是真正的兵,然后才是文艺兵。刘嘉良说:“我们宣传队可以说是季节性的,平时女兵的编制在部队机关,男兵的编制都在作战部队。
隔一段时间有任务了,比如八一节、春节,或其他情况,就集中排练节目,再演出。演出任务完成,宣传队就解散,大家各自回连队。我当兵六年,差不多一半在连队,一半在宣传队。”
贺新春说:“我们女兵一般都分到医院当护士,还有在机关打字室当打字员,总机当接线员。我是下到特务连电话班守总机,各科室的分机电话都是两位数的号码,我们要背下来。绿灯亮了,就给要通话的人接上,红灯亮了,通话结束,这个不难。最喜剧的是最先下连队,半夜军号响,紧急集合,有的战友事先搞到情报,晓得半夜要集合,就穿着衣服睡觉,被子也不打散,我们不知道的就傻了,根本来不及,披头散发的,我又最爱哭。”
这不算什么,最狠是还是拉练。“后来紧急集合这些能对付了,但出去拉练一个半月,那才要命。背枪、背包走区县,长寿、巴县这些地方,全部走路。有一个战友得了阑尾炎,可以坐车,我羡慕惨了,心想我怎么不得阑尾炎嘛?又只有哭。我的娇气,还没有摆脱。”
刘嘉良他们男兵那边,情况要好些。“拉练是很苦,步行到长寿,要翻两座大山,我们队有一个收容车,但是大家都不上车,我们在路上还要打快板鼓励大家。在连队很苦,站岗放哨、作息时间、训练任务,卡得很死,宣传队比较自由,但大家都是真正的兵,苦一点,也没什么。”
宣传队季节性解散后,乐队的乐手下到连队,乐器都是随身带,乐器、武器,样样精通。“乐器带回去,有时候拉一下,还在连队搞个演唱小组什么的。我是重机枪手,机枪分轻机枪和重机枪,轻机枪就是班用机枪,还有排用机枪、连用机枪。我主要打的53式营用机枪,就是重机枪了,有护板的那种。枪管、护板、子弹、枪身、脚架,一大堆,很重,但我们几十秒钟就可以装好。宣传队下连队演出时,枪都用的真家伙,不是道具枪,七斤多重的枪,舞动时哗啦啦响成一片。”
刘晓庆
1974年,在成都军区的文艺汇演上,贺新春跟同是文艺兵的《芳华》编剧严歌苓同台演出过,但不认识并无交集,她跟刘晓庆有一段交往。“严歌苓当时是成都军区后勤部文工团的,刘晓庆是达县军分区宣传队的,我是重庆警备区宣传队的。那是文革后第一次文艺汇演,军区各地去了六个队,1974年初,我们宣传队派我去成都呆了半年。”
省军区文工团阵容豪华,人很多。“当时流行唱《红灯记》,文工团就把一个地方京剧团的全部班底挖起来参军。最先可以演出整台整台的样板戏,我去的时候,只演片段了,还从川音招来了很多乐器和唱歌的人才。”
刘晓庆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中心人物。“刘晓庆聪明,跳舞弹琴,很有才气,但性格倔得很。我们演小歌剧,女主角分A角B角,她是跳A角的,就对跳B角的小妹说:凡是有大领导出席的演出,我上;没有的,就你上。B角是来自南充军分区的一个小妹,刘晓庆比我们大五六岁,她说这些,就像一个大姐姐在家里安排小妹。她能主事,个子高,有1米65的样子,跟我家大姐同年,我家大姐是机关作风,老老实实的;刘晓庆性格张扬,什么都会,脑子灵光得很。见得场面,待人接物很大方,如果有首长来了,我们这些小妹儿就躲后面,她是主动上去大大方方的。”
所谓汇演,就是各路人马汇集军区,排练一台节目,最后演一场,然后评奖、散伙。“刘晓庆她们那个小歌剧,她演主角,是领唱;本来我是另外一个舞蹈的领舞,但那个节目没有获奖,上面就要我加入刘晓庆她们那个节目,站在刘晓庆后面的合唱队里唱伴唱。我性子倔,平时我不想演的,就不演。这次我又闹情绪,不想去,领导就给我谈心,最后我还是演了,还获了奖,是我和刘晓庆上台去领的奖。”
汇演一结束,大家又在成都呆了一个多月。“1974年,省级军区不能成立文工团,只有成都军区这种大军区才可以。最后大家分散的时候也没有难舍难分的感觉,因为军人就是这样。但刘晓庆没有走。战旗话剧团把她留下来了。”
贺新春再次看到刘晓庆,是两年以后。1976年,刘晓庆在八一厂的彩色片《南海长城》中演甜女,跟大名鼎鼎的王心刚配戏。“当时我已退伍到地方上,在黄花园新华眼镜厂搞检验。跟厂里面工友去和平电影院,一下子就看见刘晓庆出现在大银幕上,我就说这是我们的战友,现在她是电影明星啦,我还是工人,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了。感觉她还是原来那个样子,虽然化了妆,但还是很本色。她对人热情,说话还拍你的肩膀,说一口重庆话,带一点成都口音,重庆口音要重一点。是一个理论水平成熟的大姐姐形象,什么事情你不懂,她跟你讲,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所以最后她能成功,有她的道理。”
在部队上老是爱哭的娇气小女兵贺新春,也成长了。“退伍后在工厂搬铁坨坨,很重,我搬起就走。书记看见了,还表扬我:你看人家是老干部家庭出来的,家庭条件好,从小都有保姆,但照样很吃得苦。我听了,很感慨:原来我在部队老是受批评,到地方上,还成了榜样,一点都不娇气了,这才感觉部队确实锻炼了我。”
现在刘嘉良居住的重庆市委党校校园,就是当年重庆警备区大院,他们宣传队就在这里。“当年,谁也想不到,几十年后我上班的单位,就是当年我们宣传队的营房。现在队上的战友们聚会,都回到这里,大家操家伙来了一个合奏,时光倒流。这里现在就是我的家,好像我自己一直在守着我们当年的芳华。”
文、图片翻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