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五心”工作法 破解“天下第一难事”
核心提示
2013年8月,市政府确定了22件民生实事,棚户区的改造名列其中,并提出了具体的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完成567万平方米(7.21万户)。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作为该区煤矿棚户区拆迁扫尾的牵头与执行单位,以自己的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细摸底滞迁户问题层出不穷
房屋拆迁向来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事”,而拆迁扫尾更是难中之难,因为面对的是多年来历经多次拆迁宣传动员的滞迁户。
中梁山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根据市、区政府确定的10.1万平方米、2733户居民的改造量范围,其中铁路小(小南海)梨(梨树湾)线以西2.3万平方米棚户区按照危险房屋解危解困方式,原实施单位以协议拆迁方式进行搬迁。2010年5月,该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截至2013年3月,该棚户区的700户居民、2.3万平方米大部分已经拆迁安置,剩余277户未搬迁。这些房屋分布在小梨线以西,南北方向约8公里的点状线上。
这些滞迁户究竟是些什么情况?
40多岁的杨秀萍、黄显伟夫妇下有上小学的儿子,上有101岁高龄老人,居住在北井栋25栋3-21号、24号。由于百岁老人体弱多病,常年住院,长期服药,夫妻两人又无固定收入,仅靠打零工维系家庭生活。生活的压力让夫妻俩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邻里形同陌路。杨秀萍在家中饲养的2条半人高的大狗也让外人难以接近。面对拆迁的宣传,夫妻俩充耳不闻,摆出完全抵触的架势,并拒绝与工作人员面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多次给他们打电话,商谈搬迁事宜,却没有任何效果。其家里堆放的几桶汽油甚至表达着他鱼死网破孤注一掷的劲头。
其实,像杨家这样的情况,在整个扫尾项目的滞迁户中并非个案,200多户家庭每个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大都没有技能,没有固定工作,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对拆迁有一种本能的抵触。
“点多线长住房差,困难住户过百家;问题人员村村有,粉哥粉妹天天瞅;‘大哥小弟’经常转,野狗成群到处窜;挨打受骂是便饭,还需微笑给他看;走村串户做宣传,手里还要拿根杆。”这是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参与扫尾拆迁的工作人员深入项目区宣传走访之后自拟的一首打油诗,真实地道出了拆迁环境的现状和难度。
破败简陋的居住房屋、恶劣的环境卫生、穷困潦倒的低收入群体,构成了这样一个颇为艰难和棘手的拆迁环境。奢望、抵触、抱怨、怀疑的各种心思弥漫在这剩下的200多户拆迁户的心头。
中梁山棚户区危旧房原貌。
做动迁到心底真情温暖民心
2013年3月,重庆九龙坡区政府决定强力推进拆迁扫尾工作,要求在2014年6月以前全面完成中梁山棚户区拆迁扫尾任务。作为拆迁扫尾工作的主力军,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承担了中梁山棚户区277户和铁马集体企业自建房8户滞迁户的扫尾任务,两者合计约占全区住宅扫尾总量的50%。
可是,面对中梁山棚户区剩下的这277户因原实施单位是以协议拆迁方式进行搬迁,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压力之大,前所未有,责任之重,可比泰山。怎样才能完成这艰巨的民生任务?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根据棚户区的现状,明确了“不要等、不要拖,要敢于担当、要积极作为;不要急、不要乱,要周密布置、要稳扎稳打;不要散、不要怕,要协同配合、要敢打硬仗”的“六要六不要”的工作思路。
首先,拆迁扫尾工作小组对165户已签约未交房住户进行清理和安置房选购。2013年4月18日,在中梁山房管所启动了中梁山煤矿棚户区解危解困安置第一批认购房选房工作,并于当天中午圆满结束。49户已审批通过认购的住户选到满意的房子,化解了曾经的一些误解和矛盾,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
然而,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这剩下的100余户才是难啃的“硬骨头”,比如上述的杨秀萍等家庭。可是,拆迁扫尾工作才开始短短3个月,却出现了令人称奇的一幕。2013年6月26日下午,中梁山煤矿棚户区扫尾工作临时办公室,黄耿英及家人送来一面金灿灿的锦旗。话语之间充满着不尽的感激之情。他要感谢什么人、什么事?其实,扫尾拆迁小组的工作人员在内心深处知道他感激的内容,因为他们的付出太多太多——
原来,北井村25栋2-19号的黄耿英是辖区出了名的困难户,一家人住着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2008年10月,其21岁的独子李静因突发性脑溢血骤然离世,中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悲剧。然而祸不单行,黄耿英本人又于2009年不慎摔断左腿,落下残疾。家庭的变故、人生的不如意,让他对政府的棚改政策不闻不问,充满怀疑。面对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交流,他给的就是一个冷脸,不理不睬。
当拆迁工作小组人员深入黄耿英的家庭,了解其窘迫的生活现状之后,被深深触动。多次上门找她谈心,讲解棚改政策,给她算经济账、社会账,希望她抓住棚改机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通过做多次反复耐心而细致的工作,黄耿英最终同意按照棚改方案搬迁。当得知黄耿英一时很难找到过渡房时,工作人员动之以情,立即四处奔波,帮她联系好过渡房。搬家之时,工作人员更是忙前忙后,真心帮助让黄耿英深受感动。
曾经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钉子户”杨秀萍夫妇最后也通过有恩于他的田坝社区居委会主任做通了工作,化解了抵触情绪,终于在2013年6月27日搬迁交房,并于7月初签订了煤矿棚户区解危解困安置协议。
拆迁人员的打油诗如此写道:“为了住户早搬迁,爷爷孃孃挂嘴边;起早摸黑天天转,搬走—户心里甜。”
2013年12月18日,当最后一个拆迁户签约交房之时,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分管副局长宋联生的一个长期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他说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从2013年3月拆迁扫尾工作组成立到今天拆迁扫尾工作全部完成,扫尾拆迁办的人员哪一天不是在思考、在琢磨、在研究这200多户的拆迁户每一个家庭应该怎样找到突破口?
比区政府计划的今年6月完成拆迁任务,整整提前了半年时间。然而从去年3月以来的这七八个月时间里,拆迁组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从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从没有按时有过上下班,经常深更半夜还在研究每个滞迁户的工作。除了主动上门,只要拆迁户有需要,工作人员都会尽力赶去与其见面,不烦不躁跟拆迁户反复约谈,对每一户拆迁户坚持做到看安置房、找过渡房、签约交房全程陪同。
许多被拆迁群众感受到了工作人员接待群众咨询的“热心”、调查补偿情况的“细心”、听取群众意见的“耐心”、核实调查结果的“公心”和安置被拆迁户的“真心”。拆迁扫尾办公室总结的“五心”工作法让滞迁户纷纷由抵制变为理解,由反对变为支持,与动迁工作人员结下了深厚情谊,他们先后收到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和感谢信。
2013年7月北井村棚改住户向扫尾片区办公室赠送锦旗。
为民生靠上靠下靠真抓实干
2013年11月11日,重庆九龙坡区区长石继东、区政协主席成建国、常务副区长何勇、区委常委陈三惠、副区长周进等冒雨来到中梁山调研棚户区拆迁扫尾工作。针对当时已经安置242户,完成任务87%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扫尾工作组再接再厉,攻坚克难,争取当年全面完成拆迁扫尾任务。
其实,拆迁扫尾工作启动之前,面临时间跨度大、矛盾比较突出、扫尾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局长刘善德、副局长宋联生到棚户区调研,及时成立了棚户区工作小组,对已签约及交旧房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清理。
同时,区政府给予区房管局扫尾拆迁工作全面支持,实行三个统一:即拆迁征收政策制定与具体操作权归房管局统一掌握,使政策执行上少了许多干扰;安置房的回购与管理归房管局统一把握,使房源充足让群众安置房选择更有较大的空间范围;拆房工作也由房管局统一负责。同时,形成由区房管局牵头,区规划局、法院、公安局、街道密切配合的“五位一体”拆迁格局,让看起来非常艰难的扫尾拆迁工作推进起来上下配合,得心应手。
正是有了如此严谨的组织结构,有了深入细致的踏勘调研工作,有了区政府对于房管局拆迁扫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才让工作人员在拆迁项目推进中攻坚克难,提前半年完成任务,结出丰硕的拆迁成果。
文/杜成纲
观察
公心取信于民 真心温暖群众
讲政治,责任比泰山还重。在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实实在在地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遵照市领导“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16字要求,明确肩上责任,不等、不拖,真抓实干,实现滞迁户100%的协议拆迁,没有出现一例投诉和“钉子户”,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牢记党的宗旨,把民生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
滞迁户是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户户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拆迁扫尾办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坚持“五心”工作法,既重战前侦察,又重策略谋划,既能“巧打”,又善“强攻”,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终于提前半年圆满完成任务。“公心取信于民、真心温暖群众”,应该说首先就奠定了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坚持“依法、为民、阳光、和谐”的工作理念,让这“天下第一难事”迎刃而解,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正如重庆九龙坡区房管局局长刘善德经常告诫干部职工的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话或许正是他们所取得突出成绩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