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生命的救援”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8.1级大地震!数千人不幸遇难!数万人失去家园!
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震惊了世界,也揪紧了中国人民的心。
与尼泊尔一衣带水,毗邻而居的中国人民,对地震带来的伤痛,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从唐山到汶川再到芦山,我们对尼泊尔人民的悲伤感同身受。
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响应,已先后派出多支抢险、救援、医疗队伍,参与尼泊尔地震的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5月4日上午11点45分,市卫计委接到国家卫计委通知,指派我市承建新一批的中国政府医疗队,于5月6日和5月8日分两批赶赴尼泊尔参加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救援人员、筹备所需的物资和药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市医疗救援队全力以赴,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一支由各类医疗专家组成的56人医疗救援队迅速成立,200多个品类、近5吨重的药品在两天内全部备齐。
各部门通力合作,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或许就能为尼泊尔人民减轻一份痛苦。
5月5日上午9点30分,由市政府组织的市级部门协调会紧急召开,来自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卫计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交委、市外侨办、机场集团、民航重庆监管局等部门全部到会,部署医疗救援队组建和各项筹备工作。
医疗队如何抽调人员?
协调会上,这个问题率先被提出来。“我们马上从各大医疗机构抽调精英,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救援队。”市卫计委副主任刘克佳表态。
“包机去尼泊尔肯定行不通,只有坐民航飞机前往。”机场集团负责人说。而民航飞机只有从成都双流机场转乘,但必须得马上订票,还要与成都双流机场联系物资转运问题。这些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经信委负责救援物资、财政局负责资金保障、外侨办负责办理护照、交委负责道路保障、市委宣传部负责媒体宣传报道……一项项筹备工作很快落实到各个部门,且快速地运转起来。
为抢救生命,10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人员迅速集结
5月5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的徐佳薇刚刚上班,主任的电话就打来了,“现在去尼泊尔的队伍需要增加两个人,你要不要去?”
“我去。”徐佳薇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徐佳薇的英语过了六级,在重医读研时还带过尼泊尔留学生,专业技能也过硬。
放下电话,徐佳薇的大脑立刻“忙碌”起来:要带些什么?虽然英语达到六级,但还是需要一本专业的医学字典。家里人还不知道呢?回去该怎么说才能让父母不那么担心。尤其是妈妈,本来答应陪她一起过母亲节,现在只有跟妈妈说声对不起了……
心胸、神经、创伤、胃肠外科、普外、呼吸内科……短短两天时间里,我市10家医疗机构、18个专业的21名专家医生迅速到位。
放射、检验、超声、药学,4名医疗技术人员整装待发。
消杀灭、微生物、理化、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9名防疫人员已经做好准备。
急诊、麻醉、妇产、内科等专业的6名护理人员全都经验丰富……
抢救生命、抗震救灾。当汶川地震发生时,我们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邻邦人民面临灾难时,我们同样团结在一起,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抗震救灾,200多个品类近5吨药品和器械筹备完成
抢救生命,需要各医疗机构的专家医生的通力合作;抢救生命,同样需要各类医疗器械和医疗药品齐全。
为了准备这200多个品类、近5吨的医疗药品和器械,5月4日,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市卫计委、市经信委、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在两天的时间里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在这些药品和器械中,有8件器械尤为特殊,它们中有4件为胸科急救器械包,另外4件为电动电控呼吸机,它们分别来自北京和上海。
“这两样东西我们这儿是没有的,但又是此次去尼泊尔必须要带的,只有从北京和上海调配。”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时间紧张,但北京和上海方面非常配合,“一听说是去尼泊尔,都在第一时间把东西发过来了。”
为了尼泊尔人民,为了抢救生命,不仅仅是在重庆,点滴之爱从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汇聚成河。这条爱的河流,将滋润尼泊尔满目疮痍的国土,抚慰尼泊尔人民受伤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