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能产业初具规模效应 规模以上企业约900户

03.01.2018  10:20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完成的《重庆市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认为,重庆智能产业初具规模效应,发展势头整体向好,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空间大。2017年12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独家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拿到了这份报告,并请该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智能产业初具规模效应

  智能产业是主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支撑,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新阶段的行业总称。

  《报告》认为,重庆智能产业已初具规模效应,发展势头整体向好。

  近年来,重庆着眼本地资源禀赋,牢牢把握智能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产业,抢占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在此过程中,重庆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吸引着锐迪科、腾讯等众多智能产业相关企业来渝发展。同时,还加快培育了一批以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目前,全市共有智能产业相关企业3000户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有900户。

  细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智能产业各细分行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报告》表明,目前重庆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尤其是在中科云丛、凯泽科技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重庆正依托两江新区、南岸区和永川区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先后引进谷歌、微软、九次方和浪潮等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了猪八戒网、大龙网、秒银科技、喜马拉雅和啄木鸟网络等一批本地企业。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在物联网领域,目前重庆物联网产业已基本形成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全产业生态。其中,位于南岸区的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聚集物联网及相关企业突破220家。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重庆近年来积极在两江新区、永川区和大足区等地布局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体系,正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产品产业化步伐。

   如何更好更快发展

  面对这种现状,如何才能推动智能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报告》提出了五点建议。

  其一,注重顶层规划引领——研究全球、全国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并根据重庆智能产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

  其二,强化服务企业能力——组建专门的服务队伍,建立“一站式”的审批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涵盖政务、财税金融和要素保障的产业发展三大服务体系,打造智能产业创新孵化中心;成立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为重庆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与指导。

  其三,做好试点示范工作——挑选智能制造、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加快形成通用性、标准化、技术自主掌控的应用平台;依托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机器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载体,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深度合作,协同推进智能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其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已落户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开展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依托市财政性科学技术经费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智能产业相关协同创新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智能产业相关技术研发的政策奖励力度。

  其五,重点培育高端人才——鼓励企业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通过再教育深造、委托培养、定期培训等方式,加快形成联合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前布局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智能类新工科专业,完善智能专业课程模块。

编辑: 李海岚
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新华网
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重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