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老重庆的明信片,你认得几个地方?
关于老重庆,每个人的记忆点都不同。曾经熟悉的老房子、老街巷,和小伙伴疯过的码头边或消失,或成为古迹供后人追忆。城市变迁,一张张老重庆的明信片将定格历史,唤起儿时的无数记忆。
老房子
卜凤居
卜凤居又称”李楼“,是清朝末年重庆商会会长李耀庭的豪宅。一道小青瓦石门,向上一扇扇木窗棂,附亭台小花园,形如一座小城堡。从军入商、投资实业、赞助革名为李耀庭赢得财富和名誉。如今富人已不在,留得身后名!那些谈笑风生的岁月仿佛镌刻在每一片砖瓦里、墙缝间。
国泰戏院
国泰大戏院揭幕于1937年2月8日,位于重庆解放碑柴家巷口,曾在抗战时期演出过94部话剧,是抗战时期话剧演出中心。随着话剧的停演,国泰大戏院几度更名,物虽无知,人却有感。无论世人怎么改变它的容貌,它都是我国剧场史上的一颗明珠。
老城门
东水门
建于明代的"东水门"是重庆老城正东的大门,但城门向北。因在长江向东流,故名东水门。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像一个智者千百年吟诵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凤凰门
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垒石筑城,依袭旧俗,便在金紫门与南纪门之间建了一道闭门,起名叫“凤凰门”。可最令人难忘的不是“凤凰台”、 “凤凰门”,而是“川道拐”。 坊间里巷,有句唱云:“凤凰台,川道拐,牛羊成群”。 现在知道这个说法的人恐怕不多了。
保定门
保定门建于清道光十五年,为卷顶的双拱门,宽2.5米,高3.85米,是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两江交汇的江北城,已经成为寸土寸金的中央商务区,昔日的街道建筑已面目全非,在这里能追寻历史,找回老重庆的记忆就只有保定门及残存的城墙了。
老街巷 解放碑
一说起解放碑,不管是不是重庆人,多多少少都知道。抗战纪念碑、美女、奢侈品、高端写字楼等标签名扬海内外。这座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修建的碑,让后人铭记了这段硝烟四起的历史,也见证了重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督邮街
因有官办邮局而得名,是政府枢要所在地,也是重庆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督邮街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民权路,人群熙熙,依然繁华。
凯旋路
凯旋路上下相对高度超50米,是重庆抗战第一次大扩城的缩影。那时除了长江水路,重庆与抗战前线就是通过这条路沟通的,前方打了胜仗,战士凯旋都要从这道门进城。可以想象,一群唱着胜利之歌的战士,喝彩的人群这样的画面是何等的热闹非凡。
老行当 滑竿
重庆独特的地理特征,孕育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行当,比如滑竿。两端用结实的长竹竿绑扎,中间加以竹片编制。在一些陡坡、小路,汽车“无用武之地”,滑竿就派上了用场。虽为必要的交通工具,但也可以看见抬滑竿的人们为了生存的辛酸!
山城棒棒儿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刚下汽车或火车,只要你手里有东西,就会有人上来问“要不要棒棒儿”。直到现在,棒棒儿都是山城的特色标签。
老码头 朝天门码头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在朝天门游过泳,抓过螃蟹吗?还听见过码头轰轰的船鸣声吗?以前交通不便,重庆的主要交通大多依靠船运,码头商船云集。重庆的繁荣昌盛,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表现在水上门户朝天门。而现在,码头的运输作用不再那么重要,那些延伸到江边的长长石梯见证了昔日商贾云集的繁华和周围的巨变。
海棠溪码头
“四五六七八公里,上车走了!”老重庆们耳熟能详的吆喝声里,其实“藏”着的就是老川黔公路的路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条公路“零公里”起点就在南岸海棠溪码头。在东水门大桥附近,渝中和南岸曾经最重要的连接者——海棠溪码头已经船舶稀少。这条抗战时期中国生命线——川黔公路的起点“零公里”,正在慢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一张张明信片,一个个老重庆,一点点童年回忆!
原标题:老重庆的明信片,你认得几个地方?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