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重庆最早洋行 120多年后即将重生

04.07.2017  17:34

1891年,重庆开埠。如今百年风雨过去,巴渝大地上留下了大量洋行、领馆等老建筑。位于南岸区龙门浩的立德乐洋行,至今已经走过120多年风雨,被喻为“重庆最早洋行”。上游新闻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委获悉,立德乐洋行一号楼即将进行大修加固,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公开招投标,预计8月进场,年底修缮完成,让老建筑在南滨路“重生”。

始建人是谁?

首位闯进中国西部的“洋人

重庆最早洋行”为什么叫做立德乐洋行?因为这是以建造者立德乐来命名的。

立德乐全名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乐,是一名英国商人、冒险家。南滨路马鞍山附近的立德乐洋行和洋行仓库,都是他在重庆近代史上留下的印记。

清咸丰九年(1859年)立德乐来到中国上海,后成为著名的上海富商。他在游历上海、四川后,在湖北宜昌开设立德乐洋行,经营进出口货物和报关业务。光绪九年(1883年),立德乐探险川江航道800英里航线,经40天艰苦航行,抵达重庆,成为首位闯进中国西部的外国人。他所著的《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在西方引起轰动。

1890年,立德乐在陕西街开办起重庆历史上第一家洋行,名为“立德乐洋行”,主要经营猪鬓洗制、山货加工和泊来洋货等进出口贸易。

立德乐洋行方位图。摘自《重庆近现代城市建筑

后来因地方狭小、房屋不足,1895年,立德乐通过买办卢序东,以卢的名义,将龙门浩地区的普善巷、新码头、马鞍山、瓦厂湾一带,俗称“九湾十八堡”连峘数里的土地,以“永租”的方式占为己有。他请来专家测量、规划、设计、绘制、投入巨资,在这边土地上大兴土木,修建起码头、货栈、仓库、工厂、以及办事用房和员工住宅,现存的洋行办公、仓库、住宅、别墅,均为当时修建。

拍摄于1920年南岸龙门浩一带的立德洋行老照片

据资料记载,立德乐也是第一个驾驶轮船通过三峡的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身兼船长和工程师的立德乐,驾驶小轮船“利川”号从宜昌出发,穿越三峡,经过20余天的航行,抵达朝天门码头。“利川”号成为经长江三峡逆水到达重庆的第一艘机动船,立德乐还成立了长江上游轮船公司,定期运送货物和运载乘客通过长江三峡地区。从此,包括国外商船与炮舰在内的机动船接踵而至,重庆航运业和城市近代化历程由此开始。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立德乐开办“中英合办煤铁矿务有限公司”,取得江北厅50年的煤铁开采权。1908年,立德乐返回英国。

经历了什么?

多次转手曾经火灾

南岸立德乐洋行从修建至今,已经122个年头。上百年的岁月中,它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在中国取得足够财富的立德乐,于1908年回国休养,将洋行托交给其帮办聂克省代理。随后,自己携妻以考察矿物为名,经昆明转赴上海,抵沪后,来信告知其帮办,将洋行全部资产转让给另一英商隆茂洋行。

立德乐洋行主楼 摘自《重庆近现代城市建筑

1926年,隆茂洋行将其产权和业务又转给英商太古洋行。为便于起运货物,太古洋行于1927年将上新街隆茂码头改建为自己的专用码头,停靠“万县”、“万流”等商船。为区别于原有码头,将太古码头称为新码头,并在新码头32号石壁上留下界碑,上面阴刻“CTC太古洋行界”。

在历经隆茂太古两家洋行后,元立德乐洋行之后又转手平和洋行,后又归于隆茂洋行。

解放初期,这一部分建筑被西南军区军需部和土产公司作为仓库使用。

1950年9月23日,洋行仓库突然发生大火,而且迅速蔓延,一时间火光冲天,烧毁了不少房屋。事后核查,房屋和财产损失达180亿元旧币。因损失严重,当年还进行了“问责”,相关负责人受到了处分。

1953年2月,南岸区政府(时为第五区)接管使用隆茂洋行房产,作为政府及所属机构驻地。之后,南岸区政府统计局、物价局、工商局、文教局、科委、广播局等单位均在此办公。在此期间,立德乐行维护工作由使用单位负责,并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立德乐洋行外廊局部进行了封闭,对室内布局进行了调整。由于历史资料缺乏,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

上世纪90年代的立德乐洋行

67年前的那场大火,让原本规模宏大的洋行建筑遭受重创。加上后期几十年来的改建拆除,现只留下仓库、办公楼等房屋。

由于立德乐洋行是重庆最早的洋行,也见证着从重庆开埠以来的历史,2002年7月4日,立德乐洋行旧址被南岸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岸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15日,升格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今况

仅存三栋特色建筑

如今,立德乐洋行就在南岸区龙门浩马鞍山北段及山脚下临江的开敞坡地上。周边地形高低起伏,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植被茂密,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整个建筑群顺应地形修建,背山面水,坐南向北,站在建筑外廊上可直接观江景。

根据《立德乐洋行现状勘察报告》,洋行现在仅存主楼、辅楼及仓库三栋建筑。但透过建筑的外形和装饰,仍然能够看出当年的“风姿”。

立德乐洋行主楼与辅楼连廊。摘自《重庆近现代城市建筑

立德乐洋行虽然是一处由英国人主持修建的洋行建筑群,但却处处透着中西合璧的风韵。

据统计,立德乐洋行主楼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上下楼采用螺旋型木质楼梯连接,室内装饰部分中西元素有机结融合,西式木门窗、石壁炉、西式抹灰线脚,拱形门券,辅以“冰裂纹鎏金木隔断”“白菜灰塑灯盘”“绿釉卷草龙纹镂空栏杆”“雕花木撑拱”等中式元素,反映了建筑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极具特色。

立德乐洋行现状

主楼一共有3层楼,负一楼由条石砌筑地窖,通过一层外廊可进入,地窖阴暗可贮存食物;一楼采用架空木地板,可有效防潮,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二层室内空间布局宽敞、空旷。中式重檐庑殿式屋顶,“如意式”宝顶、小青瓦屋面、灰塑屋脊;淡黄色墙面,铁红色底灰使建筑外立面更加美观,远观厚重却不呆板。站在一二楼上,都可以观江景。

辅楼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通过一条架空的连廊与主楼二楼连接。穿斗木结构带前廊,四坡水小青瓦屋面,室内地面现为三合土地面,装饰简单质朴。

仓库坐东向西,两楼一底砖木结构,通高18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怎样修复?

基础加固修旧如旧

现在,立德乐洋行建筑的产权为重庆市地产集团所有,修缮工作由市地产集团下属重庆市渝地南部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由于建筑年久失修,屋面垮塌严重,长期日晒雨淋导致该建筑沦为危房。特别是主楼目前空置,大量建筑材料朽烂破损,急需修缮。

这也是立德乐洋行建成122年来,首次进行大修。

立德乐洋行修缮效果图 重庆市渝地南部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渝地南部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根据现场勘查、检测情况,立德乐洋行的主体建筑基础、墙体承重构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木结构部分也局部存在问题;历年来人为改建、加建,对建筑布局破坏严重;而且缺乏有效的日常维护及管理,屋面室内渗漏严重。

而且,这幢文物建筑的周边也较为凌乱,被废墟包围,后院杂草丛生,原历史环境破坏严重。

这处文物建筑将如何修复?此次修缮的是立德乐洋行的主楼,也称为一号楼,由于原设计图纸已经无从查找,修缮工作将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并进行原址原样修复。比如,可以修补的就修补,部件残损的及时进行更换,原来使用什么材料,现在仍然使用相同材料。修缮内容包括对主楼屋盖、外檐、外廊、梁架、墙面、楼面、基础工程等进行加固修补,并增加供水、排水、供电、弱电等设施。

在重庆市工程招标投标交易信息网上,正在对项目施工进行公开招标。记者了解到,招标结束后有望在8月进场施工,计划工期约180天,有望在年内完成,让立德乐洋行重生后“亮相”。

知多一点

马鞍山 重庆最老“外企”聚集地

重庆对外开埠后,南岸成为外国人建海关、设领馆、划租界、开洋行、办工厂、造别墅的集中之地。马鞍山、下浩片区,是重庆最老、规模最大“外企”聚集地,有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立德乐洋行、马嘉礼别墅、万国医院旧址等老建筑群,人文景观较为丰富。

拍摄于1923-1924年间的立德乐洋行老照片

立德乐洋行的四大价值

根据专家前期的价值评估,立德乐洋行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立德乐洋行是由英国商人立德乐在创办的立德乐洋行时修建的别墅,建筑距今120多年,是重庆最早的洋行建筑,历史久远。立德乐洋行作为开埠时期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是艺术价值。立德乐洋行将中西建筑风格有机融合,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小巧玲珑的特性,又有略显张扬的西方建筑个性。建筑整体布局及外观符合西式建筑风格,但又融入了传统的东方建筑元素,是外国的洋行中极具特色的一栋建筑,因此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立德乐洋行现状

三是科学价值。立德乐洋行修建于长江边开敞坡地上,该建筑因地制宜,墙基以采用条石砌筑3.8米高墙基堡坎,既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又给人以高大的建筑外观形象。建筑整体结构为砖木结构,人字形与传统穿斗屋架相结合,室内居住舒适,设计者根据重庆气候特点将一层木地板架空,有效的解决了室内返潮通风等问题;为解决保存食物的问题,别特修建了地窖,以利于夏季存储食物;为解决建筑周边排水情况,设计者在建筑周边专门修建宽大的排水沟渠,并修建石桥与外界相接,既方便出行又提升了建筑的观赏性,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四是社会价值。立德乐洋行是英国商人立德乐及夫人在重庆开办洋行期间修建居住的别墅,后转让于隆茂洋行、太古洋行使用,作为垄断土特产出口时间最长的洋行,老一辈重庆人对隆茂洋行耳熟能详,是重庆一代人的记忆,立德乐作为作为首位闯进中国西部的商人,也开启了重庆航运事业和城市化进程。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