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职业病中,这几种病最常见
4月25日-5月1日是第17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同行”。昨天,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市人民政府在我市举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启动仪式。据重庆职业病防治院的统计,我市尘肺病和噪声聋是确诊职业病中最常见的职业病,由于近两年陆续关闭小型煤矿,使得尘肺病呈下降趋势,而噪声聋随着每年的体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体检才知已患噪声聋
39岁的赵先生,在渝北区某工厂里从事冲压工种,工作中要用冲床机进行作业,而冲床机发出的噪声达到85分贝以上,2010年入职以来,每天工作8小时,2012年,单位组织员工去附近一医院体检时,医生告诉他听力有些下降,建议他换工作岗位。当年,他就调离原岗位,转去包装组,但由于包装组跟冲压组同属一个车间,因此赵先生还是每天与噪音打交道。
今年1月,在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经检查发现他双耳听力下降,正常人听力应在25分贝以下,而他双耳听力达到了31分贝,拿到市职业病防治院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看到诊断结论上写着“职业性轻度噪声聋”,赵先生当时就蒙了:“虽然平时与人交流时,对方声音小了会听不清,但早已习惯了,且车间的工友们说话声音都比较大,我从没意识到自己已患上职业病。”
“目前来诊断的噪声聋患者主要是通过体检发现听力有损害的。”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与中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永义告诉记者,所谓的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早期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导致高频听力下降,对人的生活、工作影响不大,如果离开噪声环境后可逐渐恢复,若到了后期就会造成听力受损,语言听力下降,表现为大声说话、对话障碍,影响到生活、工作,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由于此病平时感知不到,只能通过到医院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广泛宣传,加上体检,噪声聋的问题才在我市日渐突出。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市职业病防治院了解到,目前我市出现的职业病中,尘肺病排在第一,其次是噪声聋,第三是职业性化学中毒。
定期检查尤为重要
“佩戴防护耳塞、防护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其隔声效果可高达20-40dB。因此接触噪声人员要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害要远离噪声环境,换工作环境。”王永义认为,企业也要加强管理与培训,教工人如何正确佩戴,并保证在作业时全程佩戴防护器具。“可以缩短工间休息时间,但要增加次数。”
此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及时安排进行诊断或者医学观察;需要调离原岗位的,应及时调离,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落实职业病待遇,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上游新闻记者 刘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