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猪倌”今年销售额将超千万 五年前还是贫困户
离春节越近,32岁的游少涂越忙。
12月1日,他奔波在巫溪县天元乡大山村里收粮食猪。截至目前,他今年收购的总量已达到1600多头,是去年的三倍,数字还在增加当中。其中,70%的猪都是来自贫困户家里。
几年前,游少涂在努力脱贫。现在的他已经走在了扶贫的道路上。他收购的粮食猪,单价比市场上要高四五元,一年还要为周边务工者发放总计40万元的工资。
“刚开始收村里的粮食猪,现在是在全县收。”游少涂说,今年的腊肉产品销售额将超过千万元。
谋出路
年轻贫困户修路养猪脱贫
△ 游少涂请来了挖掘机修路
徐家镇枣树村,离巫溪县城67公里,离陕西镇坪县城35公里。
游少涂家中7姊妹,他排行老五。两个弟弟要上学,其中一个右腿罹患淋巴瘤落下残疾;哥哥和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三个姐姐出嫁他乡。
整个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游少涂一个人肩上。
早在16岁时,游少涂初中还未毕业就加入了南下打工潮。“无论怎样打拼、节俭,都难走出贫困。”游少涂说。
2014年他家因病、因学致贫成了贫困户。
2015年,转机出现了——
因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巫溪段开工建设,游少涂家获得了国网供电公司10多万元的工程占地资金补偿。
父亲想用这笔钱建新房,而游少涂想用来发展生猪养殖。“要不了几年就能挣回来,以后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年年都有猪卖。”他说服父亲,“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他家在枣树村游家湾有40亩地,但是不通路,要建养殖场,必须先修路。游少涂请来了挖掘机,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通往游家湾的路修通了。
路通了,养殖场还没有开建,补偿金和自己多年外出务工的积蓄却花光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建成生猪养殖场,游少涂硬着头皮走门串户借钱。能开口借钱的地方,都借得差不多了,但离建厂房需要的资金仍有不小的缺口。
“好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解了燃眉之急。”游少涂说,凭借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他向银行借了30万元免息贷款。
2016年,游少涂家的2000多平方米养殖厂房竣工投用,172头优质猪种开始育肥。猪种是从安徽引进的,主要投食田地里收割来的猪草和玉米酒糟子。
为了发展需要,他还用剩余的几万块扶贫贷款购买了一辆皮卡车。
这一年,游少涂家脱贫摘帽。
找销路
奔波上万公里发名片找市场
养猪,并没有那么简单。
“活蹦乱跳的猪儿,说不行就不行了。”游少涂说最惨的时候,一个圈栏十几头小猪,不到一个月全部死光了。“保温出了问题,小猪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常说的感冒。”前后因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死亡了24头小猪,损失了15000元。
但,这却不是最令游少涂担心的事。
“不懂技术,我可以从零学起;不懂销售,急死个人。”游少涂说,当年冬天首批148头生猪将要出栏,可市场价掉到了7元/斤,扣除买种猪、饲养成本和3个贫困户每月1800元养猪的工钱,每头猪还要亏损700元钱。
全部卖掉要亏10多万,不卖可能亏得更深,怎么办?
△游少涂制作的腊肉制品
游少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全部生猪屠宰熏制成腊肉制品。腊肉耐储藏,保质期长达200多天,这给他腾出了寻找销路的时间和空间。
“当时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看着挂满屋子的腊肉,游少涂决定出去找找销路。于是,他找朋友借了3万元钱,先到镇上自制了上千张名片,然后辗转河南、江苏、云南、上海等地找市场。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去川菜馆去发名片,推销自己养殖的粮食猪,对有意向的客户,他采用先送一些产品免费试用,觉得可以再下订单。
一个月跑下来,行程一万多里,游少涂累得筋疲力尽,手里的名片发完了、身上的钱花光了,一个订单也没有接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
就在回到家不久,游少涂接到了江苏一家川菜馆老板的电话。对方一次性购买了5000斤腊猪脚、腊香肠等腊肉制品。接下来,电话多了,订单来了,腰包也鼓了。这一“仗”,游少涂收入40万元。
就这样,游少涂挖到了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第一桶金”。
扶贫路
今年收购贫困户上千头粮食猪
销售渠道畅通后,游少涂又开始实行订单养殖和网上销售。
“村里的腊肉,都是农户自己饲养的粮食猪。”游少涂说,自己的腊肉销售一空,他就帮忙将村子里多余的腊肉代销出去。一个多月时间,游少涂为村民代售了4万多斤腊肉产品,代售额达50万元。
村里的腊肉销售一空了,游少涂又号召村民将家里的洋芋、青脆李等农特产品纷纷“搬”到网上。过去因交通不便,变不成钱的农副产品,通过游少涂牵线搭桥都卖出去了。
同时,游少涂聘请酿酒师在养殖场旁新建了一个玉米酒坊,既丰富了销售品种,又节约了买酒糟的钱。烤玉米酒、养粮食猪,一举两得。
渠道稳定、订单增大,他自己养的猪不够卖,就到整个天元乡的山村收,如今已经在全县收购了。今年,游少涂在天元乡投资新建的腊肉深加工基地正式运转起来,需要的生猪量更大。
“今年已经收了1600多头,还在增加中。”游少涂说,这个是他返乡创业初期不敢想的。现如今,他制作做腊肉产品的猪至少70%是来自贫困户家里,有的贫困户卖一头猪,个头大的可增收上万元。
明年他打算改变模式,将自己猪场繁殖的猪仔全部提供给贫困户养殖,年底以高于生猪市场价的价格回购。
除采购贫困户生猪外,他还带动了周边20多个村民稳定就业,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达上百人。据他预计,今年内销售额可突破千万元大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