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那一天① | 站在新建成的观礼台上 他看到了首次亮相国庆阅兵的伞兵部队

24.09.2019  00:00

编前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将举行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庆祝活动包括庆祝大会、阅兵、群众游行、联欢活动等。

新中国成立70年,举行的国庆阅兵已达10余次。

每一次阅兵,都让人热血沸腾,泪流满面。通过阅兵展现的“中国巨变”,极大地提振了咱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全国人民建设富强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开始,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推出特别策划《国庆阅兵那一天——新中国成立70年国庆阅兵记忆》系列报道,通过采访参加过国庆阅兵的重庆人,还原历年国庆阅兵的精彩瞬间。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院的学员们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图片来源:新华网

时间: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

见证者: 黄荣昌,1926年9月出生,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垫江县人。

△黄荣昌戴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家人合影。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黄荣昌是一个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动锯机,他1954年获得“重庆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56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此外,黄荣昌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了大小技术革新370多项。

9月19日,94岁的黄荣昌戴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回忆起了自己在北京天安门观看国庆阅兵时的场景。

黄荣昌曾多次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庆祝活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的国庆阅兵,是黄荣昌最难忘的一次。

做梦都在盼着站上新建的观礼台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黄荣昌作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坐了三天船、两天火车来到北京参加会议。

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后,黄荣昌没有离开北京。他被邀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阅兵。

当时知道要去观看国庆阅兵,心情非常激动,做梦都在盼着站上新建的观礼台看国庆阅兵。

黄荣昌说,为了满足国庆观礼的需要,天安门城楼两旁原有的两座砖木结构临时观礼台,改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使用面积达到了2470平方米。

1954年的国庆当天,黄荣昌就是在这个观礼台上观看国庆阅兵。

观看国庆阅兵前朱德和他话家常

在黄荣昌家中的照片墙上,挂着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看望他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时的合影。

△刘少奇接见黄荣昌。这是黄荣昌家中的老照片。

△朱德和黄荣昌等人话家常。左二为黄荣昌。

△这是重庆晨报2014年翻拍的照片。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朱德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观看国庆阅兵前,朱总司令亲切看望了黄荣昌等代表,这张黑白照片就拍摄于那个时候。

照片上有五个人,黄荣昌就坐在朱德旁边。

我后面这个叫何源海,也是重庆代表组的全国人大代表。”黄荣昌说,坐在朱德另一边的是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邓芳芝后面是重庆代表组的全国人大代表陈树兰,是位纺织女工。

朱德总司令说的是四川话,感觉特别亲切。”黄荣昌说,朱德和他们话家常,关心工厂生产和工人们的生活。

△周恩来接见黄荣昌。这是黄荣昌家中的老照片。

大家鼓掌欢呼 很多人激动落泪

1954年10月1日,黄荣昌站上了距离天安门城楼最近的观礼台。

将近65年过去了,如今回想起第一次现场观看国庆阅兵,黄荣昌依然难掩心中激动。

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很多群众,大家都在鼓掌欢呼。”黄荣昌说,很多人都激动落泪,自己也不例外。

黄荣昌回忆说,那次国庆阅兵,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陆、海、空三军的队伍方阵都相当整齐。

与开国大典阅兵相比,1954年的国庆阅兵在部队编成和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这次国庆阅兵军种齐全,海军和空军的数量都有所增多。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机械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基本上都是型号、口径统一的苏联造。

伞兵部队首次亮相国庆阅兵

这次国庆阅兵,有不少受阅部队给黄荣昌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内蒙古草原的骑兵部队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骑兵都骑着毛色相同的军马。他们一露面,就引起了现场的轰动。”黄荣昌说,从侧面看,骑兵和战马各成一直线,队形整齐,煞是壮观。

黄荣昌还特别提到了首次亮相国庆阅兵的伞兵部队。

他们虽然没有在现场进行跳伞,但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展现了风采。”黄荣昌说,这支伞兵部队刚一出现,就得到了非常热烈的掌声。

黄荣昌说,这次国庆阅兵还有很多振奋人心的场景。比如,在炮兵部队通过检阅台前的同时,航空兵受阅部队也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场面非常壮观。

后来我还在天安门观看过几次国庆阅兵,武器一次比一次先进,队伍一次比一次壮大。”黄荣昌说,在一次国庆阅兵上,他还看到了“重庆造”的冲锋枪。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