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知识分子应展现对社会的关怀
陈文茜
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报道
提到陈文茜这个名字,可能不少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她作为嘉宾在央视国际频道中对两岸关系侃侃而谈的样子。下周二,这位台湾名嘴、曾被李敖赞誉为“我见过最聪明的女人”将带着新书《树,不在了》来渝,做客西西弗书店万象城店。
新书里就没有台海局势、中美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危机、金融海啸等大环境变革下小人物生活的种种。前日,重庆晨报记者独家对话陈文茜,揭开了她荧屏外的另一面。
新书
体制瘫痪会陷入另一种灾难
时评集《树,不在了》,并非是陈文茜首部关注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书。陈文茜说,这本书可以算作此前《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的续篇。
在新书中,陈文茜着眼的是世界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快速崛起,金融海啸接踵而至的大背景,借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看青年一代如何躲过这场经济危机。“对这个大时代,我想做一个见证。”陈文茜说,《树,不在了》是写给所有对社会情绪愈来愈重、焦虑和愤怒的人看的。
“如今,全球都在关注中国人的消费,食品安全、空气、教育……每个和我们生命相关的事在今天都会被质疑,其实所有这些都源自大家心里原有信任的崩溃。”陈文茜说,无论是在台湾、香港,还是美国,这种对体制、对社会种种的不信任都已经爆发。
在她看来,所有这些大家的不信任,背后其实都可以看到金融海啸、经济衰退的影子。“所以书里我用了好几个不同角度去讲了大家对体制等不信任的由来。同时,我也希望借此告诉那些攻击体制的人,如果大家痛恨的体制真的彻底瘫痪,像利比亚那样,大家又会陷入另一种灾难。”
“《树,不在了》是很好的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作为知识分子,最终最重要的还是应展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如果只是摆出自己的学识,那只是卖弄。”在陈文茜看来,以往谈经济的书大多是说股市、聊房地产,“很少有关注弱势群体,告诉他们农民工问题的出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消失对微观个人生活冲击的。”
媒体
网络崛起导致了信息碎片化
作为资深媒体人,陈文茜不仅在新闻主播、评论员的位置上奋斗了近20年,在更早的1980年代她就当上了报纸主编。所以,她完全可以说是过去30年间媒体发展变化的最直接见证者。
“传统媒体衰落是大势所趋,电视还没被网络取代也是因为大部分国家网速还不够快。”陈文茜说,报纸从18世纪以来就在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前卫,它带动了思想启蒙,催生了法国大革命。当年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把报纸视为看世界的精神支柱。”在陈文茜看来,报纸的这种重要地位一直维持到2000年后。
“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和《纽约时报》一位主笔一起吃饭,吃到一半,他都还接到白宫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跟他沟通一篇社论的问题。”而现在网络的崛起,则让报纸和电视的报道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陈文茜表示,前几天自己和CNN当家主播聊天,“他还在抱怨,自己根本没法在节目中更多地去谈利比亚动荡的局势,这些危及一个国家的大事件。为了收视率,更多聚焦的只有马航失事,巴尔的摩暴动……这就是网络媒体崛起导致信息碎片化、个人化后,给媒体带来的最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