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为何好人多(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全县涌现1900多个道德典型,2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青县为何好人多(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本报记者 郑海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03日01 版)
从沧州到青县,高速路20分钟可达。车行到青县县委大楼,大楼不很起眼,倒是街对面的一座建筑很惹眼,“道德青县,爱心之城”8个字镌刻其上,听人介绍,这是青县的道德地标——“公民道德建设展馆”。不仅如此,中心公园还有“道德楷模荣誉墙”。
为好人建馆,为好人立碑,青县的好人究竟有怎样深沉厚重的力量?
道德成了竞争力
2014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要冷得早。11月23日,青县欧辛庄村下起了小雨。早上9点多,无儿无女的杨老汉刚从集市上溜达回来,见一群人正在往他家门口卸煤,他笑着说:“暖冬煤”又来了,我明天赶紧盘个新火炉子!
围着三轮车卸煤的人中,有个人特别显眼:一米八几的个子,一袋袋地卸煤、再进屋码好,埋头干活,言语很少。我问老汉他是谁,“他叫卜凡龙,大老板!”老汉耳背,一旁的村支书大声回答我。
这个一脸煤灰的人是大老板?
聊了一阵子,才得知这群人都是志愿者,那个大个子叫卜凡龙,当过兵,在部队里就学雷锋,这一学,就“改不了啦”。退伍后,从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他一直坚持做好事。加入快乐阳光爱心协会后,他先后资助15名大学生40余万元,长期赡养照顾30多位老人,不论严寒酷暑,不嫌脏不嫌累,为瘫痪老人洗脸洗脚,背残疾孩子上下楼去医院治疗……2012年,卜凡龙当选为河北省孝老爱亲模范;后来,他又成为第八届沧州好人。
我走近卜凡龙,问:花这么多精力做好事,付出和收获成怎样的比例?他语带满足:能以有限的付出换来别人命运的改变,我的收获是满满的。亲戚朋友、生意伙伴也加入进来,我就更满足了。
“对您的事业又意味着什么呢?”我很好奇。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他招聘员工时会重点考察德行修养,“有爱心的员工就有责任心,责任心让我们打出了青县品牌”;二是他公司大厅摆着他志愿活动的照片。“一次一名外地客商来看货,很爽快地交了100万元的订金,他当时指着照片墙说‘您做公益花那么多钱,我放心您,不怕被您讹!’”
“道德成了竞争力!”我不禁感叹。他接过话说,“可不是,全县300余家企业都在做好事,外地生意人认‘青县好人’这块招牌,合作很痛快。”
建机制鼓励好人
快乐阳光爱心协会的会长肖靖也在搬运“暖冬煤”之列。说起快乐阳光的爱心活动,这个纤瘦的女会长颇带自豪:从助老、助学、助残到无偿献血、公益宣传,目前已有1.2万余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车辆行程10万余公里,捐出及募集款项达60余万元;现拥有成员1000余人,跨越沧州地区各市县……
2013年,肖靖荣获河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这让快乐阳光更有干劲了。现在,仅有40万人口的青县已有各志愿者分会近400个,志愿者人数近10万,辐射和影响着青县的每个人。
截至目前,青县涌现出了1900多个道德典型,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达108人,2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居全国县级上榜人数之首。青县的好人正在变成一种“普遍现象”。
“青县为什么有如此的好人氛围?”我问宣传部长陈玉环。回答是:青县提倡鼓励做好事,为此建立了层层评比、逐级选拔的好人海选机制,每年拿出40万元奖励道德模范,为好人立碑,让好人不吃亏,以好人带动好人。
我问县委书记王爱军:如今“青县好人多”早已名声在外,工作重心是不是会变一变?
王爱军脸带微笑说:“社会的肯定是对我们的鞭策,做好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道德青县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道德可以补充法治,道德就是生产力。今年我们又创新教育载体,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官德、商德、公德’教育活动,引导全县上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力争让道德青县建设始终走在‘善行河北’的最前列!”
记者手记
“人人崇尚好人、人人争做好人”,沧州青县已连续十几年开展好人评选和道德文化建设。我们欣喜地看到,青县主流价值观的树立不仅产生了强大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还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带动着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全面发展。而民众口耳相传的“青县好人多”等赞誉更成为一枚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提升了小县城的软实力。
其实,青县道德建设的最大经验就是让好人不吃亏、为好人设重奖、让好人有好报。所以,做好事的人会更有责任感和积极性,被帮助的人也会感恩社会,加入做好事的行列,如此良性循环,争做好人、争做好事就自然有了很强的生命力。
让善行义举春风化雨、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青县的经验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