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丨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赵世炎。
10月3日,游客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重庆日报消息,“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如虹铄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1962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写下这首诗。吴老笔下的“施英”,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
“赵世炎是重庆人,出生在酉阳龙潭。”10月22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刘华说,他将青春和满腔热血都献给了革命事业。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
赴法勤工俭学
探求救国真理
龙潭古镇,位于酉阳向东约40公里,镇上有一座清代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院门上方是邓小平亲题的“赵世炎同志故居”七个大字。
这里,正是赵世炎出生的地方。在龙潭镇高级小学堂念书时,当老师讲到祖国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瓜分得支离破碎时,赵世炎气得怒目切齿,默坐不语。
1920年5月,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探求救国真理。为了团结广大勤工俭学学生,他和李立三等共同发起创建了“劳动学会”,并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作,比如“五一”节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到各地华工中进行演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让相当多的华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刘华说,在法国期间,赵世炎一直和周恩来、聂荣臻、李维汉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商筹建党团组织。1921年春,他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2年,他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组织工人罢工
重视革命思想教育
1927年3月21日,轰动中外的上海工人阶级第三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取得完全胜利,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此次起义就是由周恩来、赵世炎等领导和组织的。
时间回到1926年,党中央任命赵世炎担任江浙区委兼上海区委(含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上海市)组织部长和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一到上海,他便深入工人中去了解情况,组织工人罢工,准备武装起义,迎接北伐。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上海工人第一次和第二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上海总工会下达了罢工命令,八十万工人宣告罢工。下午4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在赵世炎的指挥下,沪东纠察队发起猛攻,攻克了战斗最激烈的闸北地区。
时隔不到1个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恶劣环境下,赵世炎十分重视对干部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有一次,他对参加会议的人说:“看,我们开会的人,一次比一次少了,你们怕不怕?”大家回答:“不怕!”“对!革命嘛,就是这样,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流血牺牲,反动派的监狱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共产党人全关起来。只要有一个人,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受尽种种酷刑
置生死于度外
赵世炎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但他总是把同志们的安危放在心上。每次开完会,他总是笑着说:“让我先离开,把‘泥巴’(指国民党特务、暗探)带走,以免麻烦你们。”
1927年7月2日傍晚,大雨滂沱,意外的一幕发生了: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特务合围了赵世炎位于四川北路志安坊190号的住所。当时赵世炎正外出未归,家里只有赵世炎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娘,敌人就在家蹲守。
当岳母夏娘娘从窗口望见赵世炎向家里走来时,不顾敌人的阻止,迅速将窗台上用作信号的花盆推了下去。但由于风雨太大,花盆的响声没能引起赵世炎的注意,一进门就被捕了。
面对敌人,赵世炎十分镇定。敌人逮捕了赵世炎。临下楼时,赵世炎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和岳母。夏之栩永远忘不了他当时的眼神:“从他的态度和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
赵世炎被捕后,先被拘押在英租界的临时法院,后又转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敌人使尽种种酷刑,赵世炎始终坚贞不屈,一口咬定自己是湖北人,叫夏仁章,因家乡闹土匪,携家业巨款,避难来上海做生意……敌人从他的神态、衣着、家庭状况中,找不到任何革命者的证据和破绽,军法处长也感到真假难辨,不禁怀疑是不是抓错了。
可是在韩步先、张葆臣两个叛徒的指认下,赵世炎最终暴露了身份。面对敌人的审讯,他总是大义凛然:“你们只能捉到我一个施英,但要想从我口里得到半点机密,那是枉费心机!”
志士不辞牺牲
信仰坚定激励后人
“赵世炎的身份既已公开,自知必死,但他仍坚持战斗,把监狱当战场。”刘华说,在牢房里,赵世炎总是鼓励大家“一定要顽强地斗争,不要害怕,越怕越没有希望。”“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必须付出代价。”
临刑前的那天晚上,敌人问赵世炎还有什么话说。赵世炎拿过纸笔,写了满满8页遗书。他满怀信心地说:“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赵世炎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使反动派十分惊恐。淞沪警备司令杨虎等人看了赵世炎的遗书,胆战心惊地说:“这个人太厉害了,非杀不可,不然我们将来要吃他的苦头。”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随后发表悼念文章,称颂“赵世炎是上海无产阶级真实的首领,是有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暴动的指导者”“赵世炎的牺牲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损失之一”。
英烈已逝,但信仰之火永不熄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刘华说,正如赵世炎同志那样,所有党员都应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赵世炎:信仰之火永不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