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反贪腐”调查试卷设计发布 有道题95%的人不知道
本报联合大渡口区检察院设计“反贪腐”调查试卷,有两道题只有极少人答对;你能得多少分
不久前,重庆晨报满20周岁时,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84岁的袁镇涛老人通过摘编重庆晨报573篇反腐倡廉报道,和老伴一起整理出一本41万字的《反腐倡廉警世录》。中国社会科学院杜萌昆教授评价“反映不少老干部心声,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重庆晨报的反腐报道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大渡口区检察院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成立一周年之际,联合重庆晨报设计了一份预防职务犯罪调查试卷,由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职能部门公务员作答。想知道大家对预防职务犯罪有何认知?一起来看我们对回收的200份试卷的分析。
答卷由大渡口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和重庆晨报都市新闻部联合设计,结合受贿、行贿、违纪等方面的理论、实践案例。其中8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2道判断题。
一、单选题
1.某国有公司工作人员甲、乙、丙、丁四人共谋之后,各自分工、共同侵占公款10万元,事后甲分得6万元、乙分得3万元、丙分得6000元、丁分得4000元,丁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
A、所得钱财未达受贿罪数额标准,不构成犯罪
B、构成贪污罪,数额为4000元
C、构成贪污罪,数额为10万元
D、构成贪污罪,数额为2.5万元
2.韩某为某国有单位总经理,其妻李某在韩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方某的请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出面向相关单位打招呼,使得方某顺利承接到一建设工程,事后李某收受方某5万元。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A、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构成犯罪
B、与韩某构成共同受贿罪
C、构成受贿罪
D、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3.某国有企业物资部门经理陈某,在物资采购中为某建筑公司提供帮助,之后陈某向该建筑公司经理张某提出在该建筑公司开发的小区中优惠购买住房,最终张某以25万元购得市场价为40万元的住房一套。对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 )
A、属正常优惠行为,未构成犯罪
B、构成受贿罪,受贿金额为40万元
C、构成受贿罪,受贿金额为25万元
D、构成受贿罪,受贿金额为15万元
4.某国有公司工作人员王某,在与相关单位往来的过程中,收取对方5万元回扣,一年以后,因检察机关查处该单位同事收受贿赂一案,因为害怕,王某主动找到公司领导,将5万元上交。对王某的行为如何认识( )
A、构成受贿罪,且系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构成受贿罪,但不构成自首
C、属主动退回,不构成犯罪
D、构成受贿罪,应从重处罚
5.某国有企业出纳李某,因父亲病重一时筹集不到医疗费用,遂将自己保管的4万元公款用于支付医疗费用,4个月后,李某多方筹集归还了4万元公款。对李某的行为如何认识( )
A、情有可原,不构成犯罪
B、已经归还,不构成犯罪
C、构成挪用公款罪
D、构成贪污罪
6.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 )以上的,应予立案。
A、10万元B、20万元
C、30万元D、40万元
7.某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张某,通过学习法律得知受贿罪以5000元为构罪数额标准,因此,在采购物资过程中,收受对方回扣均不超过5000元。现查明:张某共收受回扣四次,分别为4000元、3000元、4000元、2000元。对张某的行为如何认识( )
A、未达犯罪标准,不构成受贿罪
B、收受回扣属商业行为,不构成犯罪
C、构成受贿罪,数额以13000元认定
D、构成贪污罪,数额以13000元认定
8.某公司(国有)员工李某为讨好上级,在主管领导装修房屋时,自己出资3万元购买建材送给主管领导,事后虚构交易的事实,将3万元在单位予以了报销。对李某报销3万元的行为如何认识( )
A、李某没有得到这3万元,李某不构成犯罪
B、李某已将3万元公款套出,李某构成贪污罪
C、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不构成犯罪
D、这3万元最终是其领导占有,李某构成行贿罪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受贿?( )
A.每逢节假日,某公务员接合作单位的“小红包”,500-2000不等,连续收三年
B.某国土部门公务员买洋房,市场价值150万,开发商为感谢其在审批中的关照,专门为其赠送40万优惠劵,以特惠价110万交易。
C.某公务员与他人合伙开公司,总投入100万元,他出资25万元,两年后按照25%的比例分红。
2.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某领导宋某在职时,多次给某企业提供便利,一直拒绝对方提供的各种“咨询费”“中介费”“辛苦费”。宋某退休后,该企业老总上门送上20万元。这不算受贿。
B.某国企领导李某将自己估价2万元即将报废的轿车,以20万卖给在他单位承接工程的张某。这是正常交易,不算受贿。
C.某主任车某和他人开办一家与车某职务相关联的公司,总投资1000万,车某出15万,占股15%。后来公司增资金扩股至5000万,车某没追加投入,合伙人坚持不要他追加投入。车某继续按原比例持股和分红。这是受贿。
三、判断题
1.某局局长何某酷爱摄影,在多个摄影协会、摄影俱乐部拥有多个头衔;协会里不少会员开公司,受何某所在单位监管,为拉近关系,一些老板以每幅数万、十余万的高价购买何某的摄影作品。这是公务员以业余爱好获得合法收益,不算受贿。( )
2.某工商局局长的妻子李某喜欢逛网店、微店,经常有网店老总邀请她参加网上特价秒杀活动,她以极低的价格成功秒到不少高价珠宝,有的天然翡翠玉手镯只花了十元。这是李某运气好、下手快,和受贿没有关系。( )
试题解析>
这两道题
只有极少人答对
试卷发放到大渡口辖区多家大型企业、医疗机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答题者包含领导、中干和基层职工,年龄为20多岁至50多岁。
单选题1-8题,答对率分别是5%(10人),26%(52人),100%(200人),77%(154人),79%(158人),2%(4人),35%(70人),61%(122人)。第一题和第六题答对的人很少。
多选题1-2题,答对率分别是100%(200人),100%(200人)。判断题1-2题,答对率是89%(178人)、93%(186人)。
大渡口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副科长邓道平说,从收回的答卷上看,答错率较高的题,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案例题答对率较高,这说明多数公务员、企业职员对相关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秒杀”案例很接地气,是一种网络行贿,在国内有真实原型。去年底,华北地区某老板安排涉贪腐官员的妻子上网秒杀高价古玩,有的古玩仅花一元秒杀到。
第1题,答案是C,这道题考的是对共同贪污罪的认识,及各自承担责任。答对率5%(10人)。答错的人里,选A的有166人,占总数的83%,选B的24人,占12%;在多数答题人眼里,大家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来看,丁分得共同贪污款10万中的4千元,理所当然的认为丁只对自己分得的4千元份额承担罪责。
检察官分析:实际上,共同贪污犯罪和个人贪污相比,社会危害性大得多,犯罪实现的可能性和逃避追究的可能性均大大增加,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配合完成,各参与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各参与人应对共同贪污总额承担刑责。
第8题相当有迷惑性,陷阱较多,同时考了“行贿”和“贪污”两个概念。
按照刑法有关定义,国企员工李某先自掏3万元讨好领导,再公款报销,构成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