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才子黄庭坚:文启彭水 山谷坟荒

29.09.2015  13:47
【摘要】 坐落在彭水郁山镇郁江畔的黄庭坚衣冠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彭水当地学者誉为“文启彭水”的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仅留的一座衣冠冢,已近乎一座荒坟。

  坐落在彭水郁山镇郁江畔的黄庭坚衣冠冢。

  特约摄影 马多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并称“苏黄

  ●谪居黔州(今彭水)期间,他开堂讲学,诲人不倦,成为彭水文化、教育的启蒙者

  ●如今的彭水,只留下一方石刻和一座近乎荒坟的衣冠冢

    初秋时节,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蚩尤九黎城,颇为热闹。

    这个总投资约8亿元,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生态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将于10月对外开放。

    蚩尤,这个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酋长,被奉为今天苗族的先祖,成为彭水打造文旅结合的一张名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彭水当地学者誉为“文启彭水”的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仅留的一座衣冠冢,已近乎一座荒坟。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因前一年修史获罪,黄庭坚被贬为涪州(今涪陵)别驾,遣黔州(今彭水)安置。出开封,入夔门,在巴东弃舟登岸,经鄂西、黔江,沿中井河谷,农历四月底,黄庭坚抵达彭水,在此一住就是三年多。

    9月21日,记者穿行在彭水的山峦河谷间,徐徐峡风中,青山碧水,也是否曾这样在黄庭坚面前展开,“遇风日晴暖,从门生儿辈,扶杖逍遥林麓水泉之间,忽不知日月之成岁”。

    彭水教育启蒙者

    开堂讲学,弦歌不辍

    纵观中国文学史,那些被贬谪流放的文人骚客,无意间都成为了传播汉文化的使者。彭水的文化使者,便是黄庭坚。

    这位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书法则与蔡襄、米芾、苏轼齐名,并称“宋四家”。他一生官路跌宕起伏,但谪居黔州期间,却似乎有点乐在其中。在给友人的书信中,黄庭坚写到,“余久居此桃源胜景,释然偏安世外。”“蜀地乐,少思乡了!

    黄庭坚在黔州三年,“似得江山之助”,写下了《木兰花令》《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等100来首诗词名篇和《砥柱铭》等大量书法精品,在万卷堂为文人士子教书授课,饶有兴致地记录当地风土民情,让尚且荒蛮的黔州进入了世人的视野。

    唐宋时期,巴蜀东缘山地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不通、风俗淹陋、文化与教育滞后。时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曾这样评说,“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唐大中五年(851年),汉文才传入黔州,直至北宋年间,黔州尚无一人中进士。

    “黄山谷可以说是彭水地方文化、教育的启蒙者和播种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彭水县原作协主席蔡盛炽习惯称之为“黄山谷”。他介绍,在黄庭坚所书的《答李林书》中曾记叙,但凡有门生执经来咨询,黄庭坚便又“尚习未改”,讲学不倦。

    彭水郁山镇的万卷堂,便是他昔日授课之所,后改名丹泉书院,秉其遗风,治学严谨,人才辈出,成为彭水县三大书院之一。

    文脉传延,余韵流风。“黄庭坚离开60年后,黔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南宋时期又先后有4人中进士。”蔡盛炽说,从清同治八年(1869年)起的32年间,丹泉书院的学子中,京考恩科第一名1人,二甲进士2人,省考中举4人,州考秀才23人,补为廪生16人。

    何处寻觅“绿阴轩

    唯有古树形单影只

    在彭水,乃至乌江流域历史长河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黄庭坚,如今在彭水却有点落寞。

    在今天彭水县委大院里,一株形单影只的黄葛古树,干枝遒劲,枝叶婆娑,攀岩附石而立。“据说这是黄庭坚亲手种下的。”县文管所所长杜继臣说,古树下原有草棚数间,门楣悬其手书“绿阴轩”楷书匾额一方。黄庭坚与文人雅士常游歇于此,凭栏而坐,或谈诗论文,或缀章联句。

    九百年间,江山兴废,绿阴轩多次重建,成为后人凭吊黄庭坚的圣地,仅收录在《彭水县志》中以绿阴轩为题材的诗词就有十余首。

    遗憾的是,今天人们的凭吊之情却无处寄放了。“绿阴轩,解放前读书时我还见到过,后来建县委大楼时,被拆了。”蔡盛炽回忆,原来轩旁树下遍刻历代游人题咏,而今除了轩下摩崖绝壁上,还留有包括黄庭坚手书的“绿阴轩·山谷书”在内的20多幅宋元明清的石刻外,其他都杳无踪迹。

    “与黄庭坚有关的摩围阁、开元寺、万卷堂、怡思堂等遗迹,如今也大都不复存在了。”蔡盛炽说。

    据《彭水县志》记载,怡思堂于清晚期被废,嘉禾堂在光绪元年被毁,绿阴轩1955年被拆除,书法碑在“文革”期间失踪,开元寺及摩围阁仅存其址;万卷堂、洗墨池等无相关记载。

    在郁山镇郁江河谷,玉屏山麓,还有一座黄庭坚的衣冠冢。9月21日,记者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爬上山腰,黄庭坚的衣冠冢不起眼地躺在两座普通坟茔中间,墓前是道光六年(1826年)修缮时立的石碑,上书“宋史官黄文节公之墓”。疯长的野草,已有一人多高。

    曾经“遍舞摩围,递歌彭水”的黄庭坚,如今在彭水仅留下一方摩崖石刻和一座荒坟。

    对此,杜继臣也觉得十分可惜。“人员不够,资金不足,是我们进行遗产保护的最大困难。”他说,目前文管所的编制只有4人,缺乏专业人才,难以开展学术研究,而且,文管所每年的经费也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