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精确施策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助农增收
脱贫斩穷根,事关民生大事;限时摘穷帽,任务艰巨刻不容缓。黔江区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除了加强“输血”之外,更加注重“造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大力实施产业扶贫。2015年,全区711户2442人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助推了摘掉“穷帽”。
贫困户:产业扶贫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
1月26日,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43岁的村民周适合正在修建自家的楼房,衣服上沾满身的水泥桨,他想在春节后就可以搬进新房,彻底告别“寄人篱下”的日子。
周适合育有二儿一女,小儿子在重庆一所高等专科学校读书,不幸的是患有强直性脊髓炎,高额的医药费将他“拖进”贫困户行列。
破烂的房屋倒掉之后,周适合不得不带着一家人寄住在其哥哥家。贫穷的日子不好过,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脱贫。
2015年,周适合将其哥哥家废弃的小型养猪场改成蚕房,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养蚕。到了年底合计,养蚕收入达到八九万元,产业扶贫让他一家人摆脱了困境。
家庭经济有了好转,周适合开始修建房屋。接下来,他又要考虑另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家庭经济有持续收益?这个时候,麻田村支部书记李应杰给他提了一条路:到村里面开办的山羊养殖基地免费领种羊来饲养,做“无本生意”增收致富。
天下会有免费的午餐?在麻田村还真的有。“如果借钱给贫困户,不一定还得上。”李应杰说,2015年3月,他找了五个村民共同筹集了270万元(其中包括区扶贫办、民宗委对口扶贫的45万元资金),建起了天生桥山羊养殖合作社,采取“以羊还贷”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蓬东乡:“以羊还贷”让贫困户做“无本生意”
李应杰所说的“以羊还贷”的方式是以组为单位把种羊“贷”给村民。每组种羊有9只母羊、1只公羊。母羊产出小羊后,村民就将“贷”的种羊还给山羊养殖合作社,产出的小羊则按2:8的比例进行分配。
“以羊还贷”的方式效益如何?
李应杰算了一笔账:在一般情况下,在一年时间里,每只种羊能产出三四只山羊,每组种羊产出的小羊按20只计算,村民可得16只,山羊养殖合作社可得4只。每只小羊长大后可卖1000元左右,村民“贷”的一组种羊,至少有1.6万元的收入。
这个收入只是针对一般村民而言,如果是贫困户要“贷”种羊,则不会与山羊养殖合作社分产出的小羊,只需把“贷”的种羊如数归还。
“以羊还贷”的确是“无本生意”.周适合听了李应杰建议,在2015年11月,向山羊养殖合作社“贷”了两组种羊饲养。两个月后,已有一只母羊产出了一只小羊,这让他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李应杰说,“以羊还贷”的方式是零风险、零投入,很受村民们的欢迎。山羊养殖合作社总共有580只种羊,目前仅剩200只,其他的都“贷”给村民了。
为了保证“贷”给村民的种羊成活率高,减少自然死亡率,李应杰还专门到西南大学脱产学习了两个月的山羊养殖技术,经常开着三轮车到村民家中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村民养殖的山羊怎么销售出去?李应杰说,山羊养殖合作社里有一个股东,专门做羊肉加工,对村民养殖的山羊进行购买,除了进入城区的餐馆之外,还会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将加工后的羊肉对外销售,使村民们养殖山羊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中塘乡:企业流转土地返租给村民管理
黔江中塘乡仰头山,贫瘠的山坡只出产红苕、洋芋、玉米,听起来有些诗意的地方,曾让当地村民长期受穷。
2013年,湖北三磊集团看中了仰头山的山地,决定投入巨资流转土地,打造万亩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
三磊集团的土地流转方式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农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统一营运,按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吸收农户进入园区务工、将猕猴桃基地返租给农户管理,农户则可从中获得每亩1200元的管理工资。
中塘乡党委书记唐建安告诉记者,三磊集团流转土地经营的方式,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成为可能,年平均收入在二三万元,多的可达四五万多元。
唐建安所说的村民收入情况,记者从当地村民张毅国口中得到证实。
张毅国是名老党员,2015年,他向企业返租了19.8亩猕猴桃,一年能拿了2.3万余元的管理工资,加上务工工资、土地流转费,全年他将近有4万元的收入。
“以前老百姓穷得很,半夜三更得翻山越岭去找水吃。” 张毅国说,乡政府推行的产业扶贫模式,让村民们改变了贫困面貌,自从仰头山现代农业开工建设之后,交通条件改善了,自来水通了,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曾经贫瘠的滑坡地,变成了“花果山”,栽上了“摇钱树”.
勤思量:产业扶贫让村民看到希望
产业扶贫是中塘乡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除了引进大型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项目之外,还拿出1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在全乡种植了4500亩翠红李,免费给村民提供果树苗和肥料,进行技术指导,发展农村电商平台,拓宽水果销售渠道,创立农产品品牌。
唐建安告诉记者,2015年,中塘乡专门在黔江城区举办了首届翠红李节,在一周时间内就帮助村民销售了50万斤翠红李。
中塘乡定向扶持村民发展产业,收益实实在在,让村民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据唐建安介绍,截止2015年底,全乡已经有143户贫困家庭脱贫。接下来还将采取同样的模式在银兴村打造“花语谷”,集休闲观光、婚纱拍摄、农耕文化、特色餐饮于一体,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扶贫攻坚,办法总比困难多。
黔江有30个乡镇、街道,都有各种不同的产业扶贫方式,蓬东乡、中塘乡只是其中的代表,真心实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黔江区在大力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精准施策开出脱贫致富的“良方”,计划在两年时间内,投入6.8亿元帮助全区的村民脱贫。
产业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