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话 大学毕业生回乡当农民

05.05.2018  09:53

△陶恒和丈夫在查看树苗情况

5月4日,在巴南区“五四”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巴南区接龙镇的陶恒作为松欣花木种植场的法人代表,也作为一名普通的80后青年女性,讲诉了自己经历求学、打工、创业的艰辛,从贫困到致富,再到带动周边60多户村民致富的故事。现在,陶恒带着自己的“家庭农场”出现在大家面前,村里人都说她是“城里钱不赚,要回乡带村民致富”的青年。

学生的一句话,让她走上完全不同的路

从1999年大学毕业,到2005年,陶恒都是巴南区接龙小观小学的一名代课语文老师,本以为日子会正常地在学校里进行,但学生的一句话,却让她彻夜难眠。

那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现在都忘不了他说的话和他当时的神情。”2005年的一个中午,刚刚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的陶恒,注意到自己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站在食堂门口徘徊,“通过询问,我知道这个孩子当时是捡到了两块钱,并且,他还主动交给了我。

后来,这个孩子的一句话,却是走进了陶恒的心里,“陶老师,要是这个两块钱是我的就好了,我小学三年了,都没有过一分钱零花钱。

那时候,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不说,家庭条件也都非常差,午饭几乎都是家里带的白米饭加泡菜,当时我在想,我能不能做点什么,让这些孩子的家长都能回到他们身边?”于是,陶恒放弃了自己获得正式编制的机会甚至是市里企业高管的机会,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梦想丰满,树苗易“

2006年,放弃了教师工作的陶恒通过亲戚朋友借到了10万块钱,和自己的老公开始了种树的创业,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机会给留守儿童的父母。但她发现,梦想很丰满,而树苗太容易“”。

是真不好种啊,第一年几乎就是亏损,大家都不看好我们,买的树苗种下去,直接死了一半。

陶恒发现,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自己没有经验,种的桂花树、香樟树、黄桷树等,存活率仅50%。“是否应该放弃,是否自己真的太天真了?”陶恒慢慢开始怀疑自己。

△村民在陶恒的苗木基地干活

小小的心愿:让村民们都返乡就业

在丈夫的鼓励下,陶恒又开始了不断实践学习,把荒废闲置的200亩土地变成了苗木基地。

为了不伤害苗木,我和丈夫甚至是我自己的父亲,我们三个人早上3点起来给苗木浇水,一直浇到早上10点。”不仅如此,陶恒还对自己的失败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积极去各个地方学习取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年,陶恒和丈夫申办了微企,实现年收入200万元,还带动乡亲一起干,让他们不仅能返乡就业,还能照顾家庭。

我们很愿意在陶恒这里一起努力,这里的收入不仅不比城里低,还能照顾家里,我们都很谢谢她。”村民刘洪生说。

对于未来陶恒也有自己的规划,“我现在正在慢慢开发‘家庭农场’,目前很多东西都在探索阶段,包括管理和技术,希望能够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文/图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