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一家农场草坪上的宣讲:“乡村振兴不能等,得靠干!”
图为宣讲员王诚洁正在给当地群众和企业主代表宣讲十九大精神。 通讯员 苏展 摄
●宣讲人举起代表乡村振兴最终成果的宣讲牌
●农场负责人为村民勾勒家乡振兴的美好前景
●几十位村民信心满满:干得起!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了我们国家过去五年的成就,我用三个字来形容——了不起!”
11月23日,江津区李市镇林家嘴社区重庆蕙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场草坪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江津区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宣讲分队在这里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来听宣讲的有当地村民、农业企业业主、酒店员工等80余人。
“那么,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中,跟我们李市镇的村民最贴近的是什么呢?”江津区乡土宣讲员王诚洁举起手中的牌牌,上面写着六个大字“乡村振兴战略”。
“思路决定出路。乡村振兴的最终成果就是这20个字——”王诚洁继续举牌牌。大家顺着他手举的方向一一看去,分别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王诚洁说,只有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集聚人气。
说到产业和人气,重庆蕙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波接过了话筒。林家嘴社区是他的老家,5年前,他从北京返乡创业时,看到的是家乡的凋敝。
“所谓乡村,就是要有乡亲、有村庄。”王波说,当时他看到的山山水水依然保持着从小到大的原样,唯一变化的就是人气,“地没人种了、房子没人住了,当年一起嬉笑打闹的小伙伴们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
他在这里办起了农场,养起了巴马香猪、小脚土鸡,还建起了民宿,很快便引来游人。
“看到偏僻的小山村来了这么多城里人,就陆续有村民们返乡挣钱了。”王波说。
“可不是,村里的周福刚原先在外打工,现在回家在农场边上挖了个鱼塘让城里人钓鱼,光卖鱼一年就能挣一万多呢。”村民袁刚悄悄跟邻座嘀咕。
“还有人从城里回家养鸡种菜了,一到周末就摆摊卖给游客。现场有没有这样子做的村民?”王波继续说。
“我就种了几亩菜、养了几十只鸡,每周卖一点,也能挣个零花钱。”见大家的视线都转向她,村民郑显芳脸红了,“还有其他人呢,也在卖菜卖鸡。”她说完赶紧低下了头。
“大家愿意回乡是好事嘛!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在农场旁办个农夫市集,让大家有卖蔬菜水果、土鸡土鸭的地方。”王波继续说。
听到这儿,台下不少村民眼睛发亮了,嘴角也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只要大家能保证蔬菜水果、土鸡土鸭的品质,那就都能在家门口挣零花钱。”王波顿一顿,“这还不够,我们还联合了好几家农业企业‘抱团’发展乡村旅游,到时候来的游客更多了,那回乡的乡亲们也会更多。到那时,还愁乡村看不到炊烟袅袅、闻不到柴火味吗?”
王波的一席话为村民们勾勒出了家乡振兴的美好前景,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把土房子推了,回家修个砖房。”“在山下挖个鱼塘,林子里办个养鸡场。”……
这时,王诚洁接过了话筒,“要实现乡村振兴可不能靠等啊,得靠干!”
“大家干得起不?”王诚洁向台下的大伙儿发问。
“干得起!”(注:“干得起”是江津人的口头禅,意思是“没问题”“行得通”)
全场掌声雷动……
编辑: 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