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破案”如何才能不被国民吐槽
26.08.2015 09:06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24日凌晨2时许,朝阳分局亚运村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报警称,世锦赛一波兰籍选手在路上不慎将奖牌遗失。警方接警后,迅速组织警力开展工作,仅用一小时就成功找回奖牌。
(8月25日《北京晨报》)
网友从“一小时破案”看到“波兰籍”,于是集体吐槽:外国人的事才是大事,这是一种新型的崇洋媚外。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曾遗失过东西,也曾报警,但找回的几率小,更难有这么快的速度,对比之下,就有“选择性执法”与“内外有别”的愤懑与喟叹。
但仔细一看这次的“一小时破案”,有其“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失主及时发现丢物,及时报警,为快速破案提供了重要线索。其次,失物是丢失在正规的出租车上,而不是被盗或遗忘在“黑的”上。最后,失物发生在客流量相对较小的凌晨时分,可能刚巧没有新客人上车,没有发生失物的二次流转,于是乎“案情相对简单”。所以,“一小时破案”之高效快捷,实属兼占诸利,极具偶然性。
事实上,特别优待外宾的观念与现实早已发生改变,平等善待本国国民的观念也早已与国家的文明同步。看到“特别优待外国人”,与其说是一种事实,不如说是既往观念的遗留影子或烙印,是一种不客观的敏感,也是一种想象力过盛的幻象。理性看待“一小时破案”,需要分析案例的特殊情景,而不必想当然地在“波兰籍”上“看了又看”。
“一小时破案”是可能的,而绝非加上“波兰籍”才成为“必然”。同样的情景换了本国国民,同样高效也是可能的。要避免“一小时破案”被吐槽,需要警方多破几起本国公民相关的“一小时案件”。这样的快速破案多了,大家脑海里“崇洋媚外”之类的猜测,就会日益减少,只留下满满的自尊自信。
张渤宁(职员)
本文来源: 重庆晨网
26.08.2015 09:06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让乡村“既有看头又有赚头”——一家央企的“重农兴旅”实践
记者 李勇 张桂林 李松
扎根巴渝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