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一年多,人脸识别技术助他找到亲人
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渝北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连同渝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十余小时,将一名精神异常的流浪人员护送返乡。这其中,人脸识别技术立了大功。
精神异常 长期在外的流浪者街头乞讨
“一年前,我们开展救助行动时发现了他。”渝北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到,2017年1月18日,他们在重庆北站南广场地下通道,发现一个穿着邋遢、行为举止异常的流浪者海某(化名)。当他们上前询问家庭情况时,海某根本不理睬,吐口水,嘴上还一直念着“钱”字。在救助站工作人员耐心引导下,一路停停走走才到了火车北站救助点。
本着“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渝北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将他及时送往指定医院救治。就医后,见海某有了明显好转,工作人员开始询问其个人情况,他反反复复只说家在思迪(音),除此之外身上只有一个“k”和“o”字母文身的明显标志,当工作人员把四川所有的县名念给他听,就因为发音问题,竟不知道他说的“思迪”就是喜德县。
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开展寻亲救助
按照救助管理规定,渝北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及时对信息不确定的海某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以及其他寻亲渠道开展寻亲,均无果。
“海某只记得思迪(音),除此之外根本不与外界交流。”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就医期间,医务人员反馈,海某总是独自呆坐,不和他人接触和交流。
据了解,救助这一年,渝北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依旧坚持通过多渠道为其寻找家人。在一次救助工作交流中,工作人员得知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公安部门在试点“人像识别比对系统”(通过人脸相似度识别)可以进行信息查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工作人员发去了受助人员的照片。不久,竟然查出海某与四川凉山州一人员比对吻合,信息显示他是彝族人,今年31岁。
据介绍,通过一年的精心治疗,海某身体基本康复。日前,渝北区民政局副局长张强带队参与护送。长途跋涉十余小时后,海某终于被护送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当天上午,海某的哥哥打来电话,询问弟弟情况,很快就来接他回家了。”渝北区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原标题:失踪一年多,人脸识别技术助他找到亲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