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累计投入超过1700万元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活动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坚持民族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一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民族知识、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设立民族团结宣传专栏,增加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对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俗文化教育,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土家过赶年、苗族龙舟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民风民俗,进行生动形象的民俗文化教育。
二是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深入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当地濒危消亡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组织编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戏曲节目,定期开展有关活动。编印有关乡土教材,列入学校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精心设计民族传统文化板报,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因子结合起来,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校服等。
三是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加强民族体育后继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基础性训练设施建设,在体育课程安排上突出民族特色,广泛开展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陀螺、蹴球、射弩、秋千、毽球、摔跤、独竹漂、木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才。
四是民族建筑风貌进校园。按照重庆市土家族、苗族主体民族的传统建筑“穿斗吊脚、雕花门窗、飞檐翘角、屋脊造型”的总体要求,在学校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特别是学校校门、休闲亭台、教学楼立面造型等突出民族特色风貌。
五是民族团结创建活动进校园。按照有领导、有工作人员、有创建方案、有联谊活动、有帮扶救助措施、有应急处置机制、有专项经费保障的要求。成立以少数民族师生为主体的联谊组织,定期开展民族联谊活动,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探索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长效机制和将活动不断引向深入。